旷日持久的百年战争,最终的受益者是英
导言:在年到年间,英国和法国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战争打的断断续续,旷日持久,时间长达年。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投入的战斗力和参与人员最多的的一次世界级战争。战争虽然给英法两国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却也留下了很多科技成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大陆的统一,促进了两国近代化进程。为了纪念战争带来的划世纪的影响,后来的世界史学家们,将英法这段时间的战争命名为“百年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战争爆发的历史渊源 百年战争之所以爆发,与英法两国的历史恩怨密不可分。虽然这场战争开始于年,但是在开战之前,两国就已经剑拔弩张,恩怨颇深了。 关于英法两国的恩怨宿仇,应该从两国的王室家族的内部争斗说起。其实,早在12世纪,英国王室就在法国拥有大量的自留领地。这个王室就是当时在法国大量圈地的“金银花家族”。金银花家族在法国一点也没有把自己当做外人看待,相反的,还对外宣称自己是从属于法国的诸侯,为自己的圈地行为寻找借口。长此以往,英国“金银花王室”在法国拥有的土地数量大增。这引起了当时法国王朝的严重不满。随着英国王室在法国的势力增长,法国王室的贵族们开始对这些外来“入侵者们”越来越不信任,为自己王朝的未来日渐担忧起来。 年,法国国王腓力突然去世,根据当时的王位继承法,王位的第一位继承人应该是其儿子,但是无巧不成书的是腓力的三个儿子全部都不在人世了。第一继承人不在了,就得找第二继承人,也就是腓力的孙子们,但是更糟糕的是,由于三个儿子早年去世,根本没有留下男性子嗣。那么,按照常理推算,腓力的位置应该由他的外孙来继承。可是,事情巧就巧在了这里。他的外孙不偏不倚,正是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一听到王位要被传到英国王室的手里,法国的王室贵族们都纷纷跳出来竭力反对。后来,王位被腓力的侄子加冕。这也为后来爱德华发难于法国埋下了祸根。 腓力一世爱德华三世除了宗室之间的争斗之外,战争的爆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政治因素。为了巩固法国王朝的统治地位,法国皇室开始通过扩张土地来加强王室的中央集权。这一次,他们看中了战略位置极为优越的阿基坦地区,然而这一地区也恰恰是爱德华三世统治占领的地区。爱德华三世当时正是法国附属下的诸侯,对法国王室没有言听计从的义务,享有独立于法国国王的属地管辖权,当听说法国王要收回土地时,他愤然拒绝了。双方僵持不下,各不相让。 除了以上两点原因,英法战争的缘起还有另外一些因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法国的忠实粉丝,苏格兰人民早就对法国王室心有所属,法国也一直为苏格兰提供各种援助,从这一点出发,苏格兰就会选择站在法国的一边。所以,长期以来,英国对苏格兰的管辖都是一种力不从心的状态,苏格兰人民也经常对英国的权威进行挑衅,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英国王室的底线。而另外一边的法国也同样遇到了头疼的问题。问题根源就在于经济利益问题。由于英国王室是佛兰德斯羊毛原料出口商和毛呢制成品进口商的征收国,因此,当地商人为了少纳税,都竭力讨好英国王室。但是,佛兰德斯的伯爵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国王室粉丝,他坚信自己是流着法国王室血液的法国人,因此,义无反顾的支持法国。因此两者的矛盾又是针锋相对,不可调和。战争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年-年) 主要战役:斯吕斯海战克雷西会战普瓦提埃之战 主要事件:《布勒丁尼和约》 年,英国国王爱华德三世攻打法国,三年后,斯吕斯海战爆发,英国在此次战争中打败了法国军队,英国得到了对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从而在海域上进一步遏制了法国。 年8月,克雷西会战爆发,英国军队本来就有陆地作战的优势,战胜法国更是不在话下。最终,英军以绝对优势打败法国,占领法国加来港。 斯吕斯海战克雷西会战本以为英国会继续乘胜追击,可是好景不长,事与愿违,年,黑死病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病情蔓延迅速,英法也在此次灾难中,损伤人数惨重。为了休养生息,两国达成一致,停战10年。10年之后,年,英国再次强盛追击,进一步夺取法国西南部的基斯和加斯科涅。此次战争就是普瓦提埃之战。这次战争,让法国元气大伤。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这场战役中,法国的国王和王室很多贵族大臣被英国俘获,英国向法国索取巨额的赔偿款,否则不会释放王室人质。 普瓦提埃之战英国的咄咄相逼让法国不堪重负。常年的征战,已经让法国千疮百孔,王室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钱财来给英国。为了赎回自己国家的国王,法国王室只能不断的加征苛捐杂税。民众苦不堪言。终于,在年-年,爆发了著名的巴黎起义,法国王室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在英国王室的咄咄相逼下,迫于无奈,法国王室与英国国王签订了《布勒丁尼和约》割让一部分领土,支付一部分赔偿款。 第二阶段(年-年) 主要战役:蒙铁尔战役 主要事件:二十年停战协议 法国经过几场战争后,元气大伤,普瓦提埃之战之后,割地赔款更加成为法国经济的重创。于是,在年,查理继位以后,大力整顿国内的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对税款的乱收现象也加强整顿,恢复国民经济,整顿士气,加强军队训练,为一雪前耻,做好战前准备。 终于,经过多年的备战,在年,法国主动进攻英国,蒙铁尔战役爆发。在此次战役中,也诞生了一种新型的战术,突袭和游击战术。正是靠着这些战术,法国一举击败英国。英国迫不得已,退守沿海区域。在此次战役中,双方签订了二十年停战协定。英国也因此割让了许多岛屿给法国。法国也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蒙铁尔战役第三阶段(年-年) 主要战役:阿金库尔战役 主要事件:特鲁瓦条约王位斗争 这一阶段,法国内部斗争激烈。其中斗争比较突出的两派分别是勃根第、阿曼雅克,当时法国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国内从上到下动荡不安,英格兰借机发动了战争。此次战争由英国国王亨利五世主动进攻法国掀起,这就是著名的阿金库尔战役。战争结果为英国战胜,法国战败。英国为了报复,逼迫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特鲁瓦条约》,至此,法国彻底沦为英国的附属一部分。 第四阶段(年-年) 主要战役:奥尔良战役福米格尼战役卡斯提隆战役巴约勒之战 年,英国与法国的两位国王都相继去世,新王位的争夺成为两国交战的焦点。此时的法国已经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经济几经衰退的状态,甚至一度遭受侵略和洗劫。因此,这次王位争夺对于法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皇室争位,而是一次为了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 年,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终于拉开大幕。战役的名字为“奥尔良战役”。战役打的比较惊险。起初,英军和勃艮地派包围了奥尔良,局势对法国非常不利,但是法国的一位女战士-贞德让法国在战役中反客为主,变被动为主动,她率领巴黎民众一举拿下了政府要塞,最终,终于把奥尔良从英国联军的包围中解救出来了。此后,法军在贞德的率领下,乘胜追击,把英国联军打的节节败退。奥尔良战役让法国从微弱转向强盛,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 奥尔良战役年,英国查理七世加冕,再次围攻法国,贞德率领战士迎战,但是不幸的是,贞德的军队被围困在了法国都城之外,城内的封建地主惧怕英国士兵,为了保全自己的安危,竟将贞德出卖给了英国人,最后,贞德经受严刑拷打,高呼“法兰西万岁”,在烈火中被活生生的烧死。贞德的惨死引起法国民众的愤怒,而此时,曾经与英国联合的勃艮第放弃与英国的联合,答应与法国联手,一起对付英国。法国从此如虎添翼。 圣女贞德年,法国不负众望,光复巴黎,紧接着,又收复了香槟地区,在福米格尼战役中又给了英军一次重创,夺取了曼恩和诺曼底。在此之后,法军又于年发动巴约勒之战,大败英军。并在年夺回吉耶那。在重重打击下,年,英国宣布投降,法国收复全部领土。 福米格尼战役结束语:英法的百年战争,虽然给各自国家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但是却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科技创新财富。首先是战争体制的变化,战争开始,主要以贵族兵源制为主,后来,随着战争的继续,英法两国已经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其次是战术思想的变化,最为突出的就是平民出身的贞德的崛起,标志着贵族骑士阶层的衰退和民族战争的兴起。最后,在武器装备上,从原始的锁链甲逐渐重视武器的设计和应用,火药和大炮的应用更加普遍,刺激了新型战争方式的萌芽。 参考文献:《巴黎公社的诞生》刘全民 《百年战争史》陈远 《法国大革命》威廉.多伊尔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fj/10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日本又一火山爆发,黑烟高达3400米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