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做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马太福音26:12-13

接续上一期(7.1)

约翰·加尔文生平(-)

加尔文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北部不远的努瓦永(Noyon),在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敬虔、端正,并且对信仰很认真。他的父亲原本是希望他学习神学,但是因为和教区主教有一些不和而改变了主意,把加尔文送去读法学院。在学习法律的同时,加尔文也沉浸于对哲学和文学的学习之中。此时,方兴未艾的人文主义所强调的清晰的思考、严密的逻辑,以及强调对原文的学习影响到了他。正如其他改教家--路德和慈运理一样,加尔文被圣经所吸引。在加尔文后来的学习中,他经历了所谓的“神抓住我的心,使我受教”这样的回转经历。很快,他对新教的教导很感兴趣,并且因此受到了政府的监控。当他的朋友、巴黎大学校长科普因传播新教论点而遭到追捕时,加尔文也受到牵连。为了避免坐牢,他在年逃到了瑞士的巴塞尔(Basel)。伊拉斯谟说,巴塞尔是政治避难的天堂。在巴塞尔,26岁的加尔文写下了《基督教要义》的第一稿。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向法国国王提出抗辩,你知道这本书原来的题目是什么吗?原来的题目表达了加尔文心里真正想说的话:基督教要义:包括所有敬虔之要义以及一切认识救恩所必须明白的教义。一部值得所有热诚追求敬虔之人阅读的新作。附献给至为基督教化的法国国王的序言。序言中加尔文将本书作为信仰的告白献给国王。这本书一出版就成为了畅销书,然后加尔文进一步地修改、扩充并且重新出版此书。我们所看到的是他穷其一生不断修订的最后版本:年版。

约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

在日内瓦

巴塞尔是讲德语的,所以这年轻的法国人最后决定去法国的斯特拉斯堡(Strasburg)。为了避免被捕,加尔文选择了迂回的路线,先去瑞士的日内瓦过一夜。在日内瓦他遇到了另一位新教传道人,威廉·法惹勒(WilliamFarel)。法惹勒已经扎根日内瓦,并且开始在那里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改革教会。根据历史学家培登的描述,法惹勒是:

一个来自法国的难民,一个脾气暴躁的红胡子以利亚,正在向巴力的祭司们宣战。

RolandBainton,TheReformationoftheSixteenthCentury,页

法惹勒意识到他需要帮手,于是他坚持要求本来只是路过的加尔文留下来和帮助日内瓦的改革。加尔文则认为他的恩赐和呼召是穷其一生地研究、沉思和写作。法惹勒威胁加尔文说,“假如教会在急需之时,你拒绝伸出援手,愿神咒诅你的进修!”加尔文后来承认说,

这些话摇动了我,破碎了我,是我停止了刚开始的旅程。

冈萨雷斯,《基督教史》,英文版第二卷65页这位年轻的法国人因此留了下来,致使日内瓦,甚至整个基督教世界,都变得不再一样。留在日内瓦意味着加入到当时的神学论争中去。在头两年,加尔文和法惹勒主要是向市政当局争取教会有开除不悔改的罪人的权利。市政官员并不理解、也不同情加尔文对教会圣洁和成员制度的热情,反而认为这样做太过于严格,所以最后加尔文在年被开除了。于是加尔文和他忠诚的朋友法惹勒前往斯特拉斯堡。在那里,加尔文度过了三年快乐又多产的时间。他和一个寡妇结婚,成为那寡妇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年,日内瓦市政厅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并且重新邀请加尔文回去带领教会。刚开始的时候,加尔文不愿意放弃他在斯特拉斯堡的快乐生活,但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迫使加尔文回到了日内瓦,并且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在三年的流亡之后,加尔文回到了日内瓦。在第一个主日,他走上原先那个教会--圣皮埃尔大教堂的讲台时,会众都期待他会发表一篇凯旋归来的讲道,或者是自义的讲道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市政当局的错误。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加尔文打开了圣经,继续他三年前没有结束的释经式讲道。借着释经式的讲道,加尔文见证了他是如何降伏在神话语的权柄之下、并且拒绝扭曲神的话、或者是借着将道服务自己目的的诱惑。在日内瓦的23年中,他有一个非常严格执行的讲道时间表。他每个主日讲两篇来自新约经文的道,也在周间每天讲一篇来自旧约经文的道。当他不需要讲道和研究的时候,加尔文忙碌地收养、辅导、教导和与不同的人沟通,从国王、皇帝到穷人、以及坐牢的新教徒。同时他还忍受着身体的病痛。

他的身体状况很差,加尔文曾经列出他所有经历的病痛:关节炎、肾结石、痔疮、发烧、肾炎、消化不良(“不管吃什么营养品,我都感觉把棍子塞进了胃里。”)、胆的问题,还有溃疡。但是他从未让这些病痛影响自己的服事,他在讲最后一篇道的时候是躺在床上被抬上讲台的。蒂莫西·乔治,《改教家的神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圣皮埃尔大教堂(图片源自网络)

当加尔文在日内瓦担任牧师的时候,每一个日内瓦的市民都在教会的纪律看管之下,虽然加尔文仅仅是传道人,而且他非常努力地保守教会的独立地位和在属灵上的权柄,教会和市政当局仍然紧密协作,以使日内瓦成为一个“基督教”的城市。加尔文成为日内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甚至能够影响到教育政策和商业贸易政策的制定。虽然加尔文和教会领袖们有时会和市政当局产生冲突,但是他们仍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合一的基督徒共同体,这些基督徒们既是忠心的教会成员,又是声誉良好的市民。与此同时,日内瓦成为了一个被逼迫的新教难民的天堂,也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培训中心。加尔文的异想并没有局限在日内瓦,他差派宣教士四处传扬福音,不仅在欧洲,甚至远到巴西。

很快,对加尔文的批评和毁谤开始攻击他,主要的毁谤是跟他在日内瓦任职期间所发生的一个不幸事件有关。有一位来自西班牙的米格尔·塞尔维特(MichaelServetus)先生,他是一位医生,又喜欢研究神学问题。塞尔维特反对三位一体,所以他的著作激起了欧洲基督徒们对他的愤恨,也被法国宗教裁判所定为异端。他逃亡时路过了日内瓦,在那里被人认出、遭到逮捕,审讯之后被定罪,最后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今天我们都正确地相信宗教自由和良心自由,这意味着公民有相信跟我们不一样的信念,甚至错误信念的自由,但是在十六世纪这一观点对人们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一个好公民怎能拒绝上帝的真理呢?虽然是市政当局而不是加尔文判处了塞尔维特的死刑,虽然加尔文当时主张不用火刑而用痛苦少一点的斩首,加尔文的确同意了这一对异端的处决--当时欧洲任何一个天主教或者领袖教会都会这样做。

即便塞尔维特逃离了天主教法国为他的异端教导所预备的火刑柱,他在新教的日内瓦还是付上了同样的代价。

历史学家培登当然,我们不需要在这件事上为加尔文过多地辩护,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用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去判断加尔文的做法。

写作:《基督教要义》与释经书

把加尔文放到他所在的历史处境中,他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代改教领袖,第一代领袖是路德和慈运理。是路德和慈运理等第一代领袖们恢复了圣经所教导的福音、打了美好的仗,并且果断地决定离开天主教,为他们的继任者们打下了美好的基础。加尔文因此得以在第一代领袖的根基上继续建造,继续调整、整合和进一步地把宗教改革落实在地方教会的建制和牧养之上,也实实在在地落实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以下简称“要义”)被广泛地认可,被公认是新教改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本书,也是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神学著作之一。加尔文写在《要义》中的,他也努力地在日内瓦教导和实践,并且期待会众照此而生活。加尔文甚至为圣经中的每一卷书都写了注释书,他的注释书今天仍然在世界各地被出版和被牧师们、学者们使用。加尔文注重的不仅仅是教导圣经,而且把自己完全摆上去研究圣经。

加尔文把《要义》分为四卷,也是为了和使徒信经的大纲一致。

认识创造天地万物的神;

在基督里认识神是拯救者,这认识首先赐给律法时代的以色列人,其次是福音时代的我们;

我们领受基督之恩的方式:我们从这恩典获得何益处,以及这些益处所产生的结果;神采用外在方式吸引我们与基督交通,并保守我们在这交通里。具体内容详情请翻阅《基督教要义》约翰·加尔文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fj/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