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乘戒律很广很细,其中有五条根本戒,进一步扩充又有十四条根本戒。

密乘五条根本戒的第一条不舍无上密法,是对周围的一切显现,看到的、看不到的,全部观为清净,一切都是佛的坛城,这个正见一旦证悟或获得,就没有比它更高的道理,所以称为“无上”。

自心不清净,才会见到不清净的外界显现。实际上,我们眼前的一切本质上就是清净法界。净观不是把本来不清净的硬观想成清净,而是实相本来清净,凡夫因为迷乱习气障碍无法见到而已。

不舍无上是守持一切誓言修行的命根,根本戒中很多与它相关,这一条戒律非常清净的话,很多戒律都会清净。

假使认为“观想所有的众生都是佛菩萨,这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实际上众生并不清净”,这就违背了密宗的见解,产生这样的想法很容易就破了密乘戒。清净观在密宗的《大幻化网》里阐述得非常清楚,大家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仔细闻思。

在闻思、修持金刚乘教法时,要把上师观想成佛,法身普贤王如来、邬金莲花生大士、报身金刚萨埵或者阿弥陀佛;闻法地点观想成佛的净土,密严法界宫、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东方现喜刹土或西方极乐世界;把闻法众眷属观想成持明、勇士、空行;所闻之法是无上大圆满;时间是从普贤王如来到现在的根本上师之间,口耳相传连续不断的常有相续。实相本来就是这五种圆满,所以这样观想。

对金刚乘的修行人来说,净观不是有没有想象力或信服不信服的问题,而是关乎具备或失毁金刚乘誓言。如果我们把一切显现视为本尊及其坛城,就是具誓言;否则,认为五种圆满只是权宜之说,墙就是墙,水就是水,在前面传法的是一个普通人,下面闻法的是一群烦恼众生,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背离了金刚乘的誓言。

不舍无上,自然不舍弃三宝。当一位修行人获得并接受这个正见,就会如法地观想法性实相,趋于成佛的道路;为证悟这一见解而精进修行,就是僧行;在趋于成就的道路上更不会舍弃妙法,所以不舍三宝。

不舍无上密法,也就不会舍弃菩提心。究竟实相即为胜义菩提心。“不舍无上”也指出了自己与其他众生必定成佛并恒时周遍饶益无边众生的见地,而且自始至终不退失信念,不起畏惧、厌烦轮回等一切有垢的想法,就象我们经常念的一个偈子:“吾与无边众,本来即为佛;了知如是性,即发菩提心。”

不舍无上这条戒律包含很多内容,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不要诽谤密法。守持密乘戒会显现很多密宗的甚深见行,可能超越了凡夫有漏的世俗成见,对此不要诽谤。

密宗行者观一切众生为真实清净的佛菩萨,如果你只具有凡夫的见解,如何能理解他的行为呢?

如果暂时无法深入体会“不舍无上”这条戒律,或不能行持密宗的甚深见行,不用着急,但应该常常这样发愿:虽然我对此甚深见解未得胜信,但这是金刚乘的究竟密意,愿这甚深的密意,在我的自相续中不间断地生起,使我发出胜解心而修持,不背道而行,不诽谤或舍弃这甚深见解。

您的每一次转发

都点亮一盏心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cy/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