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长胡子体毛多,竟暗示了这件事9
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7/26623.html 女孩子对于毛发的烦恼 其实一点也不亚于男生 对于一些女孩子 毛毛们不仅在需要的地方缺席 还会在不需要的地方肆意生长 (图片来源:giphy) 唇毛多 长了两撇小胡子 男朋友都要跟我称兄道弟 鬼知道我上个妆有多困难 (图片来源:giphy) 腿毛多 夏天穿短裙 下面简直就是 飞毛腿本腿、猕猴桃本桃、山药棍本棍 搓澡的时候 要注意顺毛捋 不然泥和汗毛搓到一起打结 容易起球! (图片来源:giphy) 手毛多 出门不用穿长袖 自带防晒功能 还能防止蚊虫叮咬 (图片来源:自己P的) 腋毛多 抬起胳膊举起手 浓浓的雄性荷尔蒙气息扑面而来 (图片来源:giphy) 阴毛多 下面就像种了一亩海草 在比基尼区快乐地舞蹈 (图片来源:giphy) 男票怀疑我性欲强 夜夜都问我要不要 (图片来源:giphy) 1 为什么有些女生体毛多 爱长小胡子 影响身体的毛发的原因可粗略分为两类: 01遗传因素 基因决定了我们的毛发的颜色、粗细、硬度、弯曲度和浓密度。不同种族、地域,不同性别和个体都有不同的毛发特征。比较典型的就是欧洲人的毛发普遍比亚洲人的茂密。某些特定的基因,甚至会提高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而导致体毛旺盛。 (图片来源:NATURECOMMUNICATIONS) 所以妹子们如果发现自己的父母也属于“多毛一族”,那么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来自他们的“馈赠”。 (图片来源:giphy) 02内分泌因素 激素水平影响毛发的生长。 体毛有毳(cuì)毛和粗毛:毳毛即“寒毛”,属于细毛,通常细软、不着色;粗毛则较长,粗硬、着色。 正常情况下,青春期前只有眉毛和睫毛为粗毛。青春期开始后,外阴、腋窝及胡须生长区等雄激素依赖部位的毳毛在雄激素作用下,转变为粗毛[1]。 (图片来源:giphy) 如果内分泌调节出现异常,分泌了更多的雄激素,就会刺激毛毛生长,使身体某些部位的细毛长成粗毛,出现体毛异常茂盛的情况。 体内「高水平雄性激素水平」或「毛囊对雄激素敏感程度高」,可能会导致多毛症(Hirsutism)。 多毛症是一种毛发过度生长的疾病。表现为女性身体某些部位的毛发过于浓密,呈现男性化倾向,如口周、下颚、两鬓、胸部、背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等处。 有时还伴有其他男性化特征,如:声音变粗、秃顶、长痘痘、乳房缩小、肌肉增加等。 女生发生多毛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占到了70%-80%[2]。 这是一种年轻女性常见的,会导致小仙女们变丑、变胖,甚至不孕的慢性内分泌疾病,我国发病率约在5%-10%[3]。 它的病因、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定论,原因之一是内分泌调节功能异常,刺激卵巢和肾上腺分泌了过量的雄激素。 常见表现除了雄激素过高导致的多毛、长痘痘、雄性秃头外,还有持续无排卵导致的月经异常、不孕等; 一部分人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也会降低,出现糖类代谢问题; 最常见还有肥胖[4],和一般女生的梨形肥胖不同,雄激素偏高的女生通常上半身和腹部较丰满,就像苹果。 所以,姑娘们如果发现自己体毛较常人旺盛(尤其是比基尼区),同时月经经常迟到甚至不来,脸上还爱爆痘,就有必要怀疑一下是不是“中招”了。 一般情况下通过全身体格检查(是否有多毛、痤疮等高雄表现)、B超和性激素六项检查就可以确诊。 多毛症的病因还有肾上腺肿瘤、库欣综合征等肾上腺疾病、卵巢肿瘤,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肾上腺和卵巢分泌过量的雄激素而导致体毛增多。 有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多毛症,如含有雄激素的药物,或服用后会影响肝脏分解雄激素、造成体内雄激素积累过多的药物[1]。 2 我只是体毛偏多还是多毛症? 可以通过“费里曼-加韦量表”评估。通过对身体的9个部位的毛发进行评分定级。将得分相加,总分<8分=正常,8-15分=轻度多毛症,总分>15分=中/重度多毛症[2]。 (Ferriman-Gallweyscale) 3 如何拯救多毛症? 激素管理:对于由雄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多毛症,可以通过服用避孕药和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由于毛囊的生命周期在6个月左右,所以药物治疗一般需要至少3-6个月才会见效。 生活方式:由于情绪、饮食、睡眠等都可能引起内分泌异常,所以改善生活方式是最基础的治疗。比如减少摄入糖类特别是人工甜食、适当运动、减少熬夜。 脱毛:暂时性地改善多毛症的外观,脱毛是最直接高效的方式。包括剃刮、脱毛膏、蜜蜡脱毛。如果想要长久维持脱毛效果,也可以选择激光脱毛,只是价格相对昂贵。 (图片来源:giphy) 别管它:细细软软的小毛毛,每一根都是亲生的,展现着自然的生机。审美本来就是多样化的,如果没有影响身体健康,也不必被主流审美裹挟着非要跟毛毛们过不去,做一个“快乐的多毛小可爱”吧! 点击下方卡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cy/8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运动神经元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