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ldquo保罗酒楼rdquo
昨天,一则白底黑字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保罗酒楼的老板强老头走了,打拼了一辈子累积了上亿资产,单单富民路上的洋房就价值连城,但一直到去世都没穿过一件像样的羊毛衫。 网友嗟吁:这就叫人生一辈子。 说的人五味杂陈,听的人却忍不住感叹,原来上海每个街边老店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人生。 关于老板强老头的生平,就好像上海滩那些坊间传闻一样,从来没有停过。 有人说老板最开始是摆摊头修脚踏车的。后来开了一家修汽车轮胎店。 再后来,看到差头司机没地方吃夜宵,就来街心花园里厢摆了几只台子,炒点小菜,生意倒还蛮好。 大约是在93、94年,保罗在富民路上有了门面。刚刚开的时候只有4张台子,特色菜也就两三样。渐渐地就做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06年的保罗酒家▲ 也有人说上面的传闻都是胡说八道。 保罗轮胎是他开饭店发财后才开的,以前蹲过牢监是劳改释放,出来以后弄个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赚钱。 人家早多年前就全家换了澳洲绿卡,抽的都是中华,90年代初就一身梦特娇加金利来了。 不光光是富民路上的洋房,总统公寓还有2套。说他一辈子没出过国,简直是笑话。不知道的话去问问爹妈梦特娇那年代什么价钱。 确实,法国的老佛爷现在还有梦特娇的专柜。93年的时候金利来都是黎明这样的大明星在穿的。 对于这样一家上了年纪的饭店,能说上几句的人自然很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家不得而知。 但对上海人来说,尤其是80后,保罗酒楼可以说是一家家喻户晓的馆子。 搬到富民路上大概有二十多个年头,保罗身上处处透着老上海的风情。 门牌上写着“保罗酒楼”四个字,但上海人都喜欢“酒家酒家”的叫,原因不外乎在这里吃出了家的味道。 生意好得不得了,照现在的话讲就是90年代的网红餐厅,特色菜闭着眼睛都背得出来。 招牌小菜瑞士牛排▼ 一个就饱的保罗生煎▼ 每次必点的椰香青豆泥▼ 保罗豆腐▼ 还有传统本帮菜草头圈子等等▼ 一直营业到凌晨3点,是那个年代少见的夜宵馆子。97年的时候,许多时髦的80后在乌鲁木齐路的钱柜通完宵后都会到保罗来吃点东西。 现在的保罗确实有些冷清了。 90年代盛极一时的景象,现在已经人去楼空。“名气小店,菜难吃”的骂名逐渐取代了往日的辉煌。 菜不好吃太甜,东西是馊的,吃出钢丝等负面消息一直传出,只收现金、鼻孔朝天的服务态度让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倍感失望。 有人说:“以前的保罗确实不错,但后期公司结构不好,家族式企业一团乱麻。” 还有人说这就是厨艺的断层,现在哪里还那么容易能吃到上海师傅料理的上海菜啊! 此情此景,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去年8月刚刚离世的阿山师傅。 烧了一辈子地道上海本帮菜,虹桥路上的“阿山饭店”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姜昆先生在去过阿山饭店后题词“阿山,我来迟了”,令阿山饭店红极一时。 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在听闻阿山离世后感慨:阿山,上去烧浓油赤酱给神仙吃吧。 然而如此红极一时的本帮菜馆,如今也是破败不堪的模样,去过的人无不叹息:没了阿山的阿山饭店好像没了灵魂。 饭菜早已不是当初的口味,吃的只剩下一点情怀。 其实上海不乏出名的家常本帮菜馆,我家餐厅、兰心、兰亭、瑞福园、玲珑餐厅、茂隆、小实惠……报名字你都听过,但真的去吃过的又有几家呢? 近几年,本帮菜确实有些没落了。 老师傅们一个个走了,而他们经营了一辈子的本帮菜馆却后继无人。还靠着卖情怀,吃90年代的老本苟活,对菜品质量毫不上心,服务方式也依旧傲娇蛮横,这样的经营到底还能撑多久? 这两天看过最让人心寒的一则新闻,是现在的上海小囡竟已听不懂上海话。到哪天上海小囡连本帮菜都不爱吃了,那上海究竟还是上海吗? 现在有朋友来上海,都不知道带他们去哪儿吃了。满大街的火锅烧烤日料,但好吃又上得了台面的本帮菜馆实在太少了。 『人生一辈子,多花时间陪陪家里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cy/9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生的成人礼,什么样的礼物更有仪式感和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