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简析哈拉尔德带领族人占领欧洲东部的过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引言 哈拉尔德曾经前往欧洲东部,因为他的族人两个世纪以来,在那里逐步占领一些斯拉夫国家。后来,他前往君士坦丁堡,和他一样的北欧移民以“勇士”自居,组成一支雇佣军队,护卫各位君主首领。哈拉尔德加入了此支雇佣军队,他虽是挪威国王的兄弟,属于挪威贵族,也并未觉得这样自降身份,有任何不妥。他将战斧扛在肩头,保卫宫廷;他和军队的其他战士被派往亚洲和非洲执行任务。 每一次远航他们都带回大量的战利品,而哈拉尔德也由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决定离开雇佣军队。然而,军队并不放行,于是,他准备走水路逃离,临行前,还带走一位出身高贵的女士。他沿着西西里岛海岸边,以海盗的身份巡航,不断收缴战利品,船上的财富与日俱增。和其他北欧海盗一样,哈拉尔德还是一位诗人。当海上风平浪静之时,他放慢前进的速度,以吟诵诗歌为乐,主题几乎都是自己的胜利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漫长的旅程结束,哈拉尔德返回挪威时,他那黑色的船只上满载士兵。他开始组建军队,试图向挪威国王发起战争以篡夺王位,他认为自己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很难取得绝对的胜利,于是同意和挪威国王和谈。协商的结果如下:哈拉尔德搜刮来的财富以及挪威的国土都将成为两人的共同财产。此时,在北欧,哈拉尔德财力惊人,权倾一方,名声大震,托斯蒂为了与他结成同盟,向其献媚讨好,说道:“世人皆知,没有任何勇士可以与你相提并论,只要你愿意,英格兰都将属于你!”哈拉尔德对他的提议很是心动,同意带领自己的舰队出航。这个时节,冰雪融化,正适合远航。在哈拉尔德出发前,托斯蒂率先带领一批从佛里斯、波兰以及佛拉芒召集的勇士,前往英格兰北海岸边一探虚实。上岸之后,他抢劫掠夺,摧毁几个村镇。 不过,亨伯河流域各郡的两大首领莫卡尔和埃德温团结一致,顽强抵抗,并将托斯蒂一行人逼退至苏格兰境内。此时,国王哈罗德在英格兰南部安然度日,迎来了威廉公爵派来的信使,后者说道:“威廉公爵大人提醒您,您在圣骨前许下的誓言,请务必遵守。”英格兰国王回答道:“没错,我确实向威廉公爵许下诺言。但是,当时我被情势所逼,别无选择;另外,我所允诺的当时不属于我,而且永远都不属于我个人。英格兰这个国家并非我个人所有,没有英格兰子民的同意,我既不可能让与王位,也不可能迎娶一位外族女子。至于公爵之前提及的,让我将妹妹下嫁于他的男爵,我只能说,我的妹妹已经去世,他该不会让我把她的遗体送往诺曼底吧?” 信使回到诺曼底,把英格兰国王的回应如实禀告威廉公爵,后者再次命信使前往英格兰,这一次言辞中带有让步和恳求,表示如若英格兰国王不愿意履行之前许下的所有诺言,但是最起码遵守其中一项,那就是迎娶威廉公爵的女儿为妻。哈罗德再次表示拒绝,并且迎娶埃德温和莫卡尔的妹妹为妻。如此,哈罗德国王和威廉公爵彻底闹翻,威廉表示一定不择手段让哈罗德履行诺言。11世纪,诺曼底公爵威廉四处发布公告,表示国王哈罗德背信弃义。 事实上,哈罗德此举在于保护英格兰,他审慎小心,只为不辜负英格兰子民的期望,然而,此时原本不偏不倚、公正的英格兰子民,却因受到迷信思想的蛊惑,不能理解哈罗德的苦心,大部分人公然表示反对哈罗德,支持威廉公爵。他们并不知道事情的原委,其实是威廉利用神圣的宗教,先为哈罗德设下陷阱,逼他许下诺言,如今又公然强迫哈罗德履行诺言而背叛自己的国家。此时,郁美叶的前任主教罗贝尔、威廉的亲信兰弗朗克教士与罗马教廷的商谈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利雪的副主教翻山越岭来到罗马,带来了针对国王哈罗德及整个英格兰的指控。在呈递给罗马教皇的信中,诺曼底公爵指控哈罗德亵渎圣物,要求罗马教廷将英格兰驱逐出教会,还希望教廷宣布第一个占领英格兰的人,不必得到教皇的首肯,即可得到英格兰的至尊之位。 他对于哈罗德的指控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杀害阿尔弗雷德以及其他诺曼底同胞,剥夺罗贝尔坎特伯雷大主教之位,违背自己在圣骨前所许下的诺言。此外,威廉公爵表示自己有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权,一方面他和国王爱德华有血缘关系,另一方面,这也是爱德华临死前的意愿。如此,威廉公爵可谓是扮演了一个“楚楚可怜”的受害者的角色。然而,哈罗德并未按照罗马教廷的指示,前往罗马为自己申辩。他认为罗马根本没有资格对自己进行判决,因此也并未派任何使者前往罗马。他愿意让外国人来干涉自己国家的命运和独立,也根本不相信,罗马教廷是真正的公正不阿。 此时,拉特朗·圣若望大教堂的红衣主教会议由中世纪最负盛名的教士希尔德布兰德主持。他来自克吕尼修道院,后来教皇尼古拉二世为他新设一职,即罗马教廷的主教代理。希尔德布兰德以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义管理罗马教廷,几年之后,他不顾罗马教廷的反对,选举一位新的教皇——亚历山大二世。此人目光长远,野心巨大,他企图将罗马在宗教上的至高权威延伸到政治方面,即真正操控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事实上,罗马早在9世纪,就已经开始这样的宗教改革。当时,意大利中部的几座城市完全受教皇的控制。 在后来的两百年间,罗马从未停止推进这项宗教改革。坎帕利亚大区的主教即为罗马教皇,此地区的所有城池,或是出于自愿,或是受到武力的胁迫,最终都落入教皇的手中。11世纪上半叶,这些城池正是由诺曼底移民手举军旗,带领罗马军队所攻占的。同时期,其他的诺曼底朝圣者或者冒险家受到意大利南部贵族的雇佣,为其效力。不过,就像过去撒克逊人曾经受雇于当时的布列吞人一样,这些诺曼人打破约定,占领一些堡垒,并确定了在意大利南部的控制权,他们的介入彻底结束了大希腊对普利亚大区以及卡拉布里亚大区的长期统治。罗马教廷提倡“宗教不宽容”政策,诺曼人的此番作为颇得教会赞赏。 此外,罗马教廷决定对这些头脑简单、对教廷绝对忠诚的诺曼底士兵多加利用。有几位诺曼底伯爵心甘情愿地接受罗马教廷赐予的战旗,并将自己征战而得的领土双手奉上。如此,罗马教廷利用诺曼底军力,不断在意大利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认为诺曼人的奉献是合乎情理,甚至是天经地义的。偶然性的事件、权力的交错更迭等造成了如此局面。就在此时,罗马教廷收到了来自诺曼底公爵威廉针对英格兰国王的指控。主教代理希尔德布兰德认为,罗马教廷在意大利所取得的成功或许可以在英格兰复制,而现在适逢其时,切不可错过机会。 在罗马教廷看来,英格兰子民对待宗教不够热忱,其教士买卖圣职,英格兰国王更是背信弃义,这些似乎都是不争的事实。希尔德布兰德认为字面上的指控无关痛痒,他提议举行正式协商,向英格兰发动战争,以谋取切实利益。于是,罗马召开红衣主教会议,商讨威廉对哈罗德的各项指控,以此掩盖威廉以及罗马教廷的政治野心。会议内容包括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权、圣骨前的庄重誓言等。部分与会人员觉得,这几项指控似乎并不足以让教会发动战争,但希尔德布兰德一意孤行。大家低声议论,反对者劝希尔德布兰德道:“不管如何,鼓动杀人的罪行是可耻的。” 不过,希尔德布兰德不为所动,固执己见。教皇亲自宣读针对英格兰的判决书,即允许诺曼底公爵威廉带兵讨伐英格兰,让英格兰重新归顺罗马教廷,并且在英格兰设立永久性的圣皮埃尔贡金制度。罗马教廷将以下三样物品交于威廉派来的诺曼底使者:将哈罗德及其亲信逐出教会的教皇谕旨、罗马教会的军旗以及镶嵌着使徒圣皮埃尔发丝的钻石戒指。如此看来,这是一道有着宗教和军事双重性质的授意。其中的军旗正是几年前,诺曼人拉乌尔和来自蒙特勒伊的纪尧姆,以罗马教会的名义,树立在坎帕利亚地区堡垒的那一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cy/9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又一世界冠军诞生瑞士黑星帆船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