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ian

这是一次由看地图获得灵感而开始的旅行,直布罗陀海峡两岸近在咫尺距离的两块大陆,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就这样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继续丈量世界。

初到马拉加

飞机降落在马拉加机场,我们是机场为数不多的亚洲面孔。

马拉加机场的到港航班显示屏让人仿佛到了英国,清一色的瑞安航空的航班,从伦敦、曼彻斯特或是伯明翰飞往这里。英国佬选择西班牙南部的度假胜地马拉加,不仅因为旁边的阳光海岸,还有直布罗陀这颗扎在西班牙人心中的“刺”。

马拉加是西班牙在地中海沿岸第二大的港口城市,仅次于巴塞罗那。

大约在公元前年,腓尼基人从地中海东岸来到这里兴建了Malaka,沿用至今的城市名可能源自腓尼基语“盐”。

现在大部分人听过马拉加这个城市名多半要归功于出生于这座城市的伟大画家——毕加索。

探访安达卢西亚的脚步就从毕加索美术馆开始。

比起巴黎和巴塞罗那,位于马拉加圣奥古斯丁大街的毕加索美术馆显得袖珍很多。

作为出生地的这座美术馆主要是由毕加索的后人捐赠建造,虽然他在19岁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但通过这座美术馆陈列的作品还是能了解他早年的创作轨迹。

安达卢西亚地区的阳光和土壤决定了这里十分适合葡萄种植,马拉加和附近山区拥有欧洲最古老的酿酒历史之一。

希腊人在公元前年已经将葡萄种植引进马拉加,而马拉加红酒走上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则要到18世纪,和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时西班牙驻莫斯科大使向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进贡了马拉加葡萄酒,马拉加红酒随即在皇宫里受到极大欢迎,叶卡捷琳娜二世决定给予马拉加进口到俄罗斯的葡萄酒免税的优惠政策。

葡萄酒和葡萄干曾一度作为马拉加的主要出口商品,并成为了当时地区的经济主要来源。

告别马拉加老城和毕加索,下一个目的地是马拉加历史最悠久的酒馆——AntiguaCasadeGuardia。

店内错落有致摆放着橡木酒桶,在酒馆里你可以选择带走整瓶的酒,也可以慢慢品尝不同橡木桶里的酒。吧台的服务人员记账的方式也很特殊,在木板上计算完所选品种一杯的价格,然后用粉笔写下来。

刚刚迎来一个英国旅游团使得狭长的店不一会儿就拥挤了起来。

店内环顾一圈后在葡萄烈酒和甜酒之间我们选择后者,盲选了一款叫GuindaMalaga的甜酒(盲选的惊喜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这是一款由Moscatel葡萄在太阳下晒干后酿造的甜陈酒,入口感觉是甜酒夹杂了浓郁的草药香料味。

格拉纳达——安达卢西亚的憧憬

黄昏时踏上一趟开往格拉纳达的车,告别马拉加的海边风景,不一会儿眼前的景象就已换成平原和无数的橄榄树林,偶尔路过的小镇中心还有年久失修的教堂。

回顾整个西班牙的中世纪史,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都在安达卢西亚这片土地上发生。

从公元年柏柏尔人塔里克·本·齐亚德率领一支人的阿拉伯队伍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到年格拉纳达的陷落结束了伊斯兰教在伊比利亚半岛年的影响;无论是阿拉伯人统治伊比利亚半岛,还是天主教收复失地运动。

阿尔拜辛区是格拉纳达历史最悠久的街区,在中世纪时这里是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居住区,蜿蜒崎岖的小巷子和坡道让人感叹这里绝对不适合拖箱子到来,比起住在新城舒适的酒店,还是住在中世纪老城的公寓里感受摩尔人的建筑精华比较带感。

这个历史街区行驶的都是小型轿车,还有迷你巴士,每当我们怀疑这么宅的路能否开车的时候,总会有当地司机用实际行动打消这个念头。

与白天游客往来喧嚣的场景不同,我们最爱阿尔拜辛区清晨的样子。

圣尼古拉广场(PlazaSanNicolas)是整个阿尔拜辛区的最高点,天还没完全亮,广场上的环卫工人还在清理前一晚周五狂欢人群留下的狼藉现场,三两个来看日出的年轻人,一只路过的猫,在广场等待日出眺望对岸的阿尔罕布拉宫是旅行中最宁静的时刻。

在圣尼古拉广场眺望阿尔罕布拉宫

位于老城外萨比卡山上的阿尔罕布拉宫,是促成格拉纳达旅行的开始。摩尔人的建筑和宫殿,就是对于安达卢西亚这片大地最初的憧憬。

作为伊比利亚半岛半岛上最后的穆斯林王朝,格拉纳达的纳斯尔王朝在13世纪修筑这座宫殿和要赛时,不仅要面对来自北方基督教王国的军事进攻,还要面对王朝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王位继承斗争。

阿尔罕布拉宫宫殿本身的建筑设计则是中世纪西班牙摩尔人文化交融的智慧结晶。

大清早离开还在沉睡中的阿尔拜辛区,往格拉纳达东面的山走去,穿过一条森林步道就来到阿尔罕布拉宫的正义之门。

阿尔罕布拉宫-梅苏尔宫殿

整个阿尔罕布拉宫景区是由纳斯尔王宫、赫内拉利菲宫、卡洛斯五世宫和苏丹花园等部分组合而成。

精华所在的纳斯尔王宫每日是限制参观人数的,提前3个月开放门票预约,购买时需要预约参观时间,一定记得要在约定时间前半小时就来排队,旺季到格拉纳达来旅游就不要存侥幸心理了,一般都没有现场票的。

桃金娘中庭PatiodelosArrayanes

在穆斯林文化中,通往宫殿的主入口都是位于右手边,而纳斯尔王朝在修筑阿尔罕布拉宫时则要时刻提防遭受攻击,在两扇门庭院右边的这道门是个陷阱,门后是一面砖墙,用来迷惑敌人。

除了绚丽的伊斯兰装饰风格,整个阿尔罕布拉宫更值得一提和敬佩的是古代阿拉伯工程师的智慧。

四面环山的格拉纳达,在山上修筑一座要塞和宫殿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水源。

附近没有比宫殿地势更高的天然湖泊,于是建筑工程师挖了一座人工湖,在地势更高处建了一座水坝,累积足够的水引入水渠,并在距离阿尔罕布拉宫6公里处的达罗河修建水道,转移河水流向,蓄水池的水通过人工水渠流入宫殿。

施工者挖了一条地道贯穿山腰通往阿尔罕布拉宫附近的赫奈拉里菲山(Generalife),再修筑一座皇家水渠连通位于两座不同山岭的赫奈拉里菲宫和阿尔罕布拉宫,从而保证水源能养活宫殿和要塞里的人。

这是将近年前的水利工程项目,如今这套水利系统仍然沿用古代设计,唯一改变的只有建材。

在赫奈拉里菲宫的花园里,更能体会到水利带给这座苏丹夏宫的生机和美丽。

夜幕降临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拜辛区以北萨克拉门托区(Sacromonte)以前是吉普赛人的聚居区,吉普赛人把家安在山坡上开凿出的山洞里。

萨克拉门托区

Ps:格拉纳达附近的雪山叫内华达山Mt.Nevada,熟悉美国地理的人对内华达和萨克拉门托都不陌生,两地地名均源于西班牙语,也是北美殖民时期的历史缩影

西班牙国粹“弗拉明戈舞”的发源地就在安达卢西亚,确切的说是安达卢西亚附近山上的窑洞里。

西班牙吉他、响板,歌者忧伤的曲调,弗拉明戈舞者有力的舞蹈步伐,这是世界上最富有感染力的舞蹈之一,让人不禁想到几千年前逃亡途中远离家乡的路上人们所经历的一切。

年,西班牙发现世界

年是西班牙历史和世界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启了世界的新篇章。

对于西班牙历史而言,这一切的开端都要从年1月天主教双王费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女王率领的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王国攻克格拉纳达开始的。

格拉纳达的陷落结束了伊斯兰教在伊比利亚半岛年的影响,解除了伊比利亚半岛内部的纷争,统一的西班牙开始了它在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扩张时期。

伊莎贝拉女王资助哥伦布到达了美洲,随后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使得西班牙帝国成为此后数百年世界最大的帝国之一。

今天的格拉纳达,从阿尔罕布拉宫到城区广场,随处都可以见到天主教双王的雕像。

天主教双王——格拉纳达大教堂大门

格拉纳达大教堂就是由伊莎贝拉女王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修建的。

Jamón和桑格利亚

西班牙美食,不仅仅只有海鲜饭。

我们把在格拉纳达的第一餐安排在距离格拉纳达大教堂不远处的圣奥古斯汀市场,面对各式各样不同的火腿和看得懂名字猜不出内容的tapas小食,只有吃了才知道。

伊比利亚火腿-Paleta前腿肉

安达卢西亚的小吃也很有名,西班牙土豆饼Tortilla在这里发展为TortillaSacromonte,在传统的鸡蛋土豆饼中加入了猪肉、羊羔肉或者牛肉、菜豆、面包屑,口味更加丰富,是格拉纳达地区的传统家常美食。

一开始我们还认真挑选葡萄酒配加了火腿的tapas面包,后来发现只要是每点一款酒店家就会根据人数和酒来搭配赠送的这份tapas,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吃了好多。

冰镇的桑格利亚果酒基本是西班牙每个餐馆必备的隐藏菜单了,除了橙子和红酒是必需品,混搭的预调酒就看调酒师的心情了。

踏上一艘开往非洲的船从格拉纳达到西班牙南部港口阿尔赫西拉斯的铁路修建时,据说是为了方便扎直布罗陀的英军去安达卢西亚内陆(阿尔赫西拉斯到英国的海外属地直布罗陀只有9.6公里),从这里坐船到西班牙在非洲的海外属地休达。

从地中海到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是链接这两地唯一的通道,地理位置是如此重要,难怪海峡两岸出现了这么地方不大却富有历史的城市。

前面说到的那位从北非带领部队攻入伊比利亚半岛的将领塔里克·本·齐亚德把他的名字永远的留在了直布罗陀,直布罗陀的名字来源就是阿拉伯语“塔里克的山”的音译。

轮船从阿尔赫西拉斯港离开时,天还没亮。港湾对面就是日出前的直布罗陀,就这样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往非洲大陆驶去了。

一次非典型的摩洛哥旅行

从阿尔赫西拉斯港到休达的船程只有一小时,到达地理意义上的非洲大陆却依然在政治意义上的欧洲(和休达接壤,边境的另一端就是摩洛哥的Fnideq)。

意外的是在边境并没有西班牙工作人员盖休达的出境章,在摩洛哥边境人员友好的指导下填了入境卡,就这样来到北非的摩洛哥。

上一次这样在一地穿越边境是离开以色列的埃拉特前往约旦,那个边境气氛可就紧张和严肃得多。近年来一直有偷渡分子想通过休达进入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国家,但从现场来看警戒还是很森严的。

一部分背包客会选择从边境坐公交车到得土安,再换乘一趟摩洛哥国内巴士到达舍夫沙万,还有一部分人会直接往西走去摩洛哥北部的港口城市丹吉尔。

从Fnideq到沙万全程大概公里,和司机谈好价钱后我们直接打车去往目的地。摩洛哥大城市的出租车有grandtaxi和petittaxi之分,大车可能会在中途遇上拼车的人,凡事儿上车前和司机商量好就没太大问题,如果会一些简单的法语和阿拉伯语在这里旅行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舍夫沙万大约建成于15世纪后半段。

关于这座小镇为何用蓝色装饰住宅外墙的原因众说纷纭。除了常见的“驱虫功效”外,另一种说法是犹太人和穆斯林一同从宗教裁判的西班牙逃亡至此,逐渐形成聚居区。

这个区域的常用语言是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到上世纪二战前新一波的犹太难民来到这里才逐渐形成淡蓝色的房屋群,犹太人向往蓝色和天堂,白蓝色调也是以色列国旗的颜色。

如今的沙万名声在外,大部分游客都是被杂志或者旅游专栏推广这里的蓝色吸引来的。

建造在半山的沙万,清真寺和前广场组成了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游客大多在这里集散。要是选择在镇上的某座蓝色小房子里住上一晚,只能自己拖着箱子前行了。

前广场附近的那些旅游工艺品店给人的感觉很像丽江,又或者全世界的旅游小镇发展到最后都不可避免的同质化。

沙万的小巷里,除了不同层次的蓝色房子遇见最多的就是喵星人,没有喵星人存在的小镇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气息。

游客穿梭在本就不大的小镇里,当地人会在城外Fouara河边有很多简单的餐馆挑个河边的位置喝上一杯薄荷茶然后闲坐一下午。等到太阳下山前顺着河边的山路走到RasElma公园的山顶看日落,山顶是俯瞰舍夫沙万全景的好去处。

舍夫沙万的日落

从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

早在年摩洛哥政府便开始规划修建非洲大陆上的第一条高铁,计划连通从北部港口重镇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途径首都拉巴特再往南延伸至马拉喀什。

摩洛哥铁路公司与法铁签订了合作合约,我们国家的中铁海外公司也有负责土建工程部分。

原计划在年秋天连通第一阶段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因为建筑经费的短缺导致工期严重滞后。所以现在从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的交通方式还是只能坐摩洛哥传统火车或者选择坐大巴,不赶时间的情况下坐绿皮火车体验下当地人民的出行方式也挺好的。

二等车厢大多是摩洛哥本地人乘坐,火车票的余量充足,通常到车站现买下一班车也来得及。

看地图以为火车会一直沿着摩洛哥西部的海岸线开,没想到过了海边小镇艾西拉后,火车头方向就转而驶向内陆。眼前的景象也变成了红色的砾岩、沙漠,零星的绿洲和柏柏尔人的帐篷。

外面是被骄阳烤的发烫的大地,大家在车厢内都不怎么说话,漫长的车程就这样安静度过也挺好的。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

列车驶入老城的Casavoyageur时我们还没从古旧的建筑中读出这里现代化的气息。港口旁CasaPort车站外表装潢则是一派现代气息,这里的车主要往返于首都拉巴特,游客中转卡萨下一站若是去往马拉喀什,还得回到古朴的Casavoyageur乘车。

卡萨布兰卡并不如它的名字一般到处都是白色的房子,要知道整个摩洛哥70%的现代工业都集中在这座城市。

所以当我们奔着夕阳去寻找哈桑二世清真寺时,被一道又一道围挡和土路隔在了尴尬的街道边,不时路过的petittaxi看上去快要散架了,还依然坚挺的去完成载客的使命。

哈桑二世清真寺修筑在卡萨布兰卡的西边,也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最西端。

这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非穆斯林依然只能在外面参观,太阳在沉入大西洋前留下的余晖与广场旁的灯光一起,揭开了哈桑二世清真寺夜晚的美丽面纱。

马拉喀什的红与蓝

“如果没有德吉玛广场,马拉喀什不过又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摩洛哥城市。”

——埃利亚斯·卡内蒂

出发之前正好在读英籍犹太作家卡内蒂的散文游记《谛听马拉喀什》。早年从奥地利流亡巴黎最终定居英国的他,一直坚持用德语写作。

散文集里写到的马拉喀什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地方似乎没有太多的变化。谷歌地图也没有在迷宫般的马拉喀什老城失灵,比起问路还是看地图更适合在马拉喀什探险。

德吉玛广场是马拉喀什老城的中心,白天广场上各式的帐篷下面有带猴子杂耍表演的艺人,还有舞蛇人,到了夜晚这里就开启了另一种魔幻模式,仿佛天方夜谭里那些奇怪的故事在这里真的能上演。

在广场周围找个露天餐厅边吃边等待日落,是和这个奇幻现场保持距离的好去处,毕竟真的看见眼镜蛇和舞蛇人的那个瞬间还是被惊吓到了。

马拉喀什老城的建筑墙体多半是红色的,砖红色和赭石色,有些随着太阳的暴晒颜色会蜕变成粉红色。

曲折的老巷子里藏着许多风格各异的Riad,走进这样一家摩洛哥传统民宿会觉得自己跌入了另一个奇妙次元。

这次住的Riad位于老城入口处,不算特别难找。老板娘用摩洛哥传统薄荷茶和点心作为下午茶迎接我们的到来,在午后温度能达到34度的马拉喀什,你只想在这样的庭院里好好休息。

Riad的早餐,从松饼到酸奶都很好吃

因为把欣赏伊斯兰建筑美学的精华放在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所以在马拉喀什就放弃了距离德吉玛广场不远的巴伊亚王宫。

这里是19世纪摩洛哥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

年电影版《故园风雨后》中,马修古迪饰演的查尔斯接受塞巴斯蒂安母亲的请求,来摩洛哥想要劝小本饰演的塞巴斯蒂安回英国的场景,就在这里发生。

摩洛哥重逢的这场戏小本贡献了全片最经典的一场戏。

如果说马拉喀什老城的精华是德吉玛广场,那新城最吸引人的就是蓝色的马约尔花园。

马约尔花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摩洛哥最网红的景点。无论你是园艺爱好者或是因为圣罗兰和皮埃尔的故事而来,都不要错过这里。

花园里的仙人掌是由这里的第一任主人插画家马约尔从世界各地搜集而来的,赶在花园8点开门就来或许是个明智的选择,要在各国游客的相机镜头下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花园空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赭石红和马约尔蓝,这两者构成了关于马拉喀什记忆的颜色——明亮、饱和而又富有生命力。

这一场非典型的摩洛哥旅行就在阿特拉斯山脉脚下的马拉喀什结束,无边的撒哈拉和遥远的菲斯古城,就等下次有机会再来拜访吧!

摩洛哥的海岸线

ps:我们这个小号最近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fj/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