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高级副总裁韦志超在第期的演讲,经本人审阅。

观点

表面上中美是 ,实际上核心问题是中国科技(特别是高科技)能不能长期发展起来,并且超过美国的问题,其中,人力资本是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基于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本,我们认为长期来看,我们是能打赢 的,但是短期不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几个预判:

1

GDP总量基本上年超过美国,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需要到年,跨过门槛值。

2

中国科技不断崛起,但是高端科技的蓬勃发展需要在年之后,全面超过美国需要到年之后。

3

中国的诺贝尔奖从年之后开始显现,年之后数量开始超过美国。

全文字数:1.5万

阅读时间:35分钟

本文较长,请耐心阅读

非常高兴来到鸿儒论道跟大家进行交流,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长期来看,我们能打赢中美 吗?》,名义上是讲中美 ,实际上我们是想讲中国未来发展潜力到底怎么样,这个才是 的胜负手。首先给大家一个直接的答案,我说我们能!那我们来看为什么可以。

这里声明一下,因为我来自商业机构,我今天讲的东西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不代表公司观点,也不形成投资建议。

1

1

1

中美 的核心是中国科技的发展

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3月底),大家都很迷惑,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很多人都以为就是个很狭义的 ,就是和贸易相关的,后来大概一个多月过去了,其实大家逐渐认识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市场上也有很多解读,包括说修昔底德陷阱等等,基本上认为这是中美的全面对抗。

关于狭义的 ,其实易纲行长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时候已经讲的非常清楚。当然中国有理亏的地方,但在一个大的框架上来讲,其实美国很多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比如说中国对美的顺差其实反映的是整个东亚产业链对美的顺差,韩国、日本出口零部件到我们这边来,我们再出口到美国,事实上中国跟日本、韩国和台湾省都有贸易逆差,如果这样看的话,我们需要从多边的角度,而不是从美国单边的角度看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里面有个国民账户恒等式,经常账户赤字是储蓄和投资之差,这是恒等式。美国储蓄一直小于投资,消费太多了,储蓄很少,自然而然就会有赤字,这是美国内生决定的,不怪我们中国人。现在美国说要扩大基建,等于说你投资有点起来,美国的赤字是自身导致的,跟中国实质没关系。

第三点,易行长也讲了,中美贸易一般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fj/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