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炎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63.html

修习心密者需注意两个问题:死坐与狂禅

关于明心见性,我们修心中心密法的人要注意避开两条歧路:一个是死在黑山背后,偏空了。另一个是以为一悟即休,狂了。

首先“空”并不是“没有”的意思。有人问我:“哎呀,佛法空空空,我们将来都空了,一点都没有了么?”我说:“不对,不对,不对!你的空是没有了,那是顽空,我们说的空,是妙有真空。”空,并不是没有相,而是不可得。你拿不到,取不到。捕风捉影,能有所得吗?所以叫你一切放手,叫你潇洒自在,证得大道。不是说空空空,没有东西。

有人就说我们修佛法啦,不要做工作顶好啊。哎哟,我说:“不对,不对,不对。”不要做工作怎么行呢?在做工作当中正是锻炼你啊。我们成道光靠打坐不成功,你坐在山洞里做功夫,死在黑山背后怎么行呢?死水一潭不能成道。

据说玄奘法师取经的时候,在半路上看到一座山上有紫气,他说:“这个山洞里面一定有长者修道。我们大家找找看。”找呀找呀找呀,因为年深月久,山洞给草呀、泥呀、石头呀、灰呀堵住了,看不出来。细细看有点影子,大概这是山洞,大家来挖。挖呀挖呀挖呀,挖出来了,里面一个人坐着打坐。玄奘法师说,让我来摸摸看,摸摸他的心口。为什么摸心口?第八识就在我们心包里,第八识是暖寿识,心脏这个地方还是热的。所以一摸,这里是热的,哦,他入灭尽定,没有死。玄奘拿引罄来敲:叮,叮,叮,叮,引他出定。慢慢这个人眼睛睁开来了,看见玄奘法师,发楞:“啊,释迦佛给我说法来了。”玄奘法师说:“我不是释迦佛,释迦佛已圆寂久矣。”你看,释迦佛在周昭王时候,和孔子老子同时出生的,玄奘法师是李世民时候的人,唐朝人,多少年下来了?他说:“我在这里山洞里,坐等释迦佛出生给我说法的,那晓得我错过机会了。”哭了,错过机会了。

你看,这个定入多少年哪,他坐得好吗?好不好啊?不好。这是硬压,压住你人不动。所以光是靠打坐坐死了不行。后来玄奘法师说:“你不要哭了,大乘佛教我们震旦现在有了,是佛说的法。但你这个身体因年代太久,不能用了,还是换个躯壳吧,去投胎吧。到我们震旦,看那个黄墙头,琉璃瓦,高楼大厦的人家,你就跑去投胎好了。”“好好好,受教受教。”他走了,好,这下子是真死了,走了。玄奘本来是让他去皇宫投胎,但他投胎是投胎了,投到什么地方?投到尉迟恭家里面了。尉迟恭是当朝王爷,帮李世民打天下,封了王的,他家也是琉璃瓦、黄墙头、高楼大厦。

这一投胎一个转生啊,习气重得不得了,好色好得不得了。因他是王子嘛,横行天下,最后淘气砸了太庙,就是皇帝的宗庙,这下子可是闯了大祸,要杀头了。只是有一样,在唐朝,出家做和尚可以免杀,那么尉迟恭只好让他出家做和尚了。他还不乐意,可不出家做和尚就要杀头,没办法呀。他就想了个办法:我把我的东西带了走,我的女人我的财物都带到寺庙。就这样,前前后后装了三车,人称三车和尚。你说这样子能了生死吗?不能了生死,所以不行。要等到玄奘法师取经回来之后,给他说法,慢慢教育他,他才慢慢地把这个习气改过来,这些东西都放弃不要了。后来,他成为玄奘大师的传人,法相宗的大师。这就是窥基法师的故事。

其次,我们要警惕狂禅。

现在有些人喜欢耍小聪明,他懂得了这个理之后:“哦,明白了,明白了,喝酒吃肉抽烟不要紧,我晓得这都是空啊。”阿弥陀佛,你能空得了吗?南北朝梁武帝时有个禅师,是和宝志公同时的,他爱吃牛肉。宝志公劝他:“你不要吃牛肉啊,你将来要遭报的。”他说:“不要紧呀,吃就是不吃。”宝志禅师说:“你将来会变成牛的。”他说:“做牛就是不做牛嘛。”宝志公说:“你有这么好的功夫啊?吹大气吧?”因为心不空,又吃牛肉,这禅师下一生就变成一条牛了。既然是牛,就要拉车耕田挨鞭子了:“哎呀唔,苦死了。不得了了。”宝志公看见了这条牛:“这不是某某禅师嘛,你怎么不说啦,做牛就是不做牛。”这牛一听,懊悔来不及,赶快在树上撞,撞死了才解脱啦。

所以说吹大气没用处。很多这样的人,懂得一点道理就狂妄得不得了:“不要紧,不要紧,你们不要修了,不要修了,不要用功,不要用功。”什么话!好好做功夫。真的,这番功夫有得锻炼了。我们试看六祖大师吧,六祖大师悟道之后,隐藏在打猎队伍当中十五年之久,干什么?磨练习气、除种子啊。十五年之久,还不是一天两天啊。所以现在有人动不动就说:“师父啊,我已经明白道理了,我怎么事情上还透不过去呀?”问他:“你练几天呀?”“才三五天。”“三五天就成功了?这么快啊?!”大祖师都不知多少年呢。香林澄远和尚说得更清楚:“老僧四十年不杂用心,才打成一片。”赵州和尚的那个偈子大家都知道:“赵州八十犹行脚”,行脚就是参善知识。为什么?“只为心中未悄然”,心里还不太平啊,还有东西啊。“及至遍参无一事,方知虚费草鞋钱”,到最后心中太平了,打成一片了,动静一如了,这才知道,哎呀,我本来是佛嘛,佛本来如此嘛,参禅用功,是多做的事情嘛。但是多做的事情不多做,为什么?功不唐捐。因为你的习气不这样就除不掉。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功,不用功不行啊。

——摘自元音老人文集《拈花录》略论佛教八大宗和明心见性---美国法光寺的开示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fj/7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