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主要来源于中科院研究生院肖丽蝉的论文《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_Diogenidae_系统分类学研究》(源于中国知网),其余部分来源于网络。

※原文篇幅较大,我只选了一些见过实物的品种进行介绍,并且适当做了修改。

※其它常见活额寄居蟹科品种待见过实物之后会慢慢补齐;非活额寄居蟹科(比如窄小、方腕)则等我找到详细资料之后再做介绍。

背面结构模式图

各个部分及相应英文名称:

Aa:第二触角鳞片;Ant:第二触角;Antu:第一触角;Car:腕节;C:角膜;Ch:螯足;Dac:指节、可动指;Ff:不动指;Fla:第二触角鞭;Lp:侧突;Mer:长节;Oa:眼鳞;Op:眼柄;P2-5:步足;Pl:附肢;Plm:掌部;Plo:腹部;Pro:掌节;R:额角;S:楯部;Sl:楯部长度;Tel:尾节;Ur:尾肢。

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各属检索表

1.雄性第1和第2腹肢成对且变为生殖肢;雌性具成对的第1对腹肢……………………长眼寄居蟹属Paguristes

雄性和雌性均无成对的第1腹肢……………………………2

2.螯足腹面具发生器……………………………………….3

螯足腹面不具发生器…………………………………………4

3.螯足的螯和腕节具尖锐的角质尖

刺……………………………声纹寄居蟹属Strigopagurus

螯足的螯和腕节具横纹…………………………..纤毛寄居蟹属Ciliopagurus

4.第五步足基部的胸壁具侧鳃;雌性具三分裂腹肢…………5

第五步足基部的胸壁无侧鳃;雌性具二分裂腹肢……………6

5.额角宽圆或退化;尾节后叶具刺;雌性无育儿

袋………………………………………真寄居蟹属Dardanus

额角三角形;尾节后叶无刺;雌性具育儿

袋………………………………………纹寄居蟹属Aniculus

6.螯足近似相等………………….细螯寄居蟹属Clibanarius

螯足不相等,左螯显著大于右螯……………………………7

7.额角三角形,发育良好;两眼鳞间无额

角……………………….…硬壳寄居蟹属Calcinus

额角退化,为宽三角形或宽圆;两眼鳞间具可活动的额突…………………活额寄居蟹属Diogenes

中国海长眼寄居蟹属各种检索表

1.尾节左右后叶末缘均无刺…………………………………2

尾节左右后叶末缘均具刺……………………………………9

2.螯足长节腹面中央基部具显著突起或

刺…………………………………………………突腕长眼寄居蟹P.acanthomerus

螯足长节腹面中央基部无显著突起或刺……………………….3

3.螯足显著不相等……………………………………………4

螯足相等或几乎相等………………………………………………7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系统分类学研究14

4.额角退化………………………….缺额长眼寄居蟹P.arostratus额角显著三角形….…….5

5.左螯可动指腹面密布小刺…………………光裸长眼寄居蟹P.seminudus左螯可动指腹面具成行的小刺………………6

6.第二触角鳞片内侧缘具4-5个刺………………………………无毛长眼寄居蟹P.calvus第二触角鳞片内侧缘具1-3个刺……………..弱小长眼寄居蟹P.pusillus

7.左螯可动指腹面近内侧缘处具成行的小刺或刺状突起…………………………………..8左螯可动指腹面散布小刺,未成行……………….海葵长眼寄居蟹P.palythophilus

8.左螯不动指向腹面弯曲;左第三步足掌节腹缘呈锯齿状………………转动长眼寄居蟹P.versus

左螯不动指未向腹面弯曲;左第三步足掌节腹缘无刺………………….白斑长眼寄居蟹P.albimaculatus

9.左第三步足长节腹缘具刺……………10

左第三步足长节腹缘无刺…………………………11

10.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杜氏长眼寄居蟹P.doederleini左第三步足指节短于或等长于掌节………………………中华长眼寄居蟹P.sinensis

11.尾节后叶末缘刺未延伸至侧缘…………………………12

尾节后叶末缘刺延伸至侧缘………………………………14

12.第二触角鞭非常粗………………………三宅长眼寄居蟹P.miyakei第二触角鞭不粗…………………………13

13.第三步足掌节腹面具3行角质刺;第二触角柄超过角膜末缘……………………………..橙红长眼寄居蟹P.antennarius第三步足掌节腹面具1行角质刺或无刺;第二触角柄达角膜基部……………………………..淡红长眼寄居蟹P.puniceus

14.左第三步足腕节末端具1个大刺…………………………奥氏长眼寄居蟹P.ortmanni左第三步足腕节具1行刺………………………指形长眼寄居蟹P.digitalis

中国海纤毛寄居蟹属分种检索表

1.螯足长节腹面具钝的突起……………………….马场纤毛寄居蟹C.babai螯足长节腹面无钝的突起…………2

2.螯足外侧面横纹末缘具突起……………………………………埃氏纤毛寄居蟹C.alcocki螯足外侧面横纹末缘无突起………………………………………………………..3

3.眼鳞顶端多刺…..……………….沟纹纤毛寄居蟹C.strigatus眼鳞顶端具1或2个刺……………………..4

4.第二触角鳞片内侧缘具2-3个小刺........…………………克氏纤毛寄居蟹C.krempfi第二触角鳞片内侧缘具6-7个刺……………………………………刘氏纤毛寄居蟹C.liui

中国海真寄居蟹属分种检索表

1.左螯和步足覆盖着鳞纹……………………….2

左螯和步足未覆盖鳞纹…………………………….3

2.左右第二、三步足和左螯均覆盖着鳞

纹……….………………..….鳞纹真寄居蟹D.arrosor

仅左第二、三步足和左螯覆盖着鳞

纹.........................................丽螯真寄居蟹D.callichela

3.左螯足掌部外侧面具颗粒和凸起………………………..……4

真寄居蟹属DardanusPaul’son,第二章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的分类学研究59左螯足掌部外侧面具角质尖刺…………………….……………9

4.眼柄细长,超过第一触角柄…………………………………..隐楯真寄居蟹D.scutellatus眼柄短粗,短于第一触角柄…………………………………5

5.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近背缘和腹缘均凹陷,中间凸起………………………………畸形真寄居蟹D.deformis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均匀凸起………………6

6.左第三步足掌节背缘具尖角……………………………………珠粒真寄居蟹D.gemmatus左第三步足掌节背缘无尖角…………………………………………………7

7.左螯掌部腹缘非锯齿状;不动指和可动指的外侧面光滑,无颗粒和凸起…………………………………………..小足真寄居蟹D.pedunculatus左螯掌部腹缘锯齿状;不动指和可动指外侧面具颗粒和凸起…………………….….8

8.左螯不动指的外侧面具深楔形凹面………..……………..印纹真寄居蟹D.impressus

左螯不动指的外侧面无深楔形凹面…………………………….着色真寄居蟹D.tinctor

9.左螯不显著大于右螯………………………..10

左螯明显大于右螯…………………………………………12

10.眼柄(包括角膜)短于第一触角柄…………………………..刺足真寄居蟹D.hessii眼柄(包括角膜)长于第一触角柄………………………………………………….……….11

11.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具深纵沟…………………..………….白斑真寄居蟹D.guttatus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无深纵沟……………………………兔足真寄居蟹D.lagopodes

12.左第三步足的掌节和指节外侧面具突起,指节无纵沟………………………….斑点真寄居蟹D.megistos

左第三步足掌节和指节外侧面平坦或凹陷,指节具纵沟……………………….……13

13.左第三步足掌节和指节外侧面平坦,具浅纵

沟…………………………………..红星真寄居蟹D.aspersus

左第三步足掌节和指节外侧面强烈凹陷,指节具深纵沟…………………………….14

14.左第三步足掌节具强脊,脊端部无刺…………………厚螯真寄居蟹D.crassimanus左第三步足的掌节中间具小脊,脊端部具刺………………环毛真寄居蟹D.setifer

中国海纹寄居蟹属分种检索表

1.楯部背面中胃区未呈菱形;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的横纹被宽而光滑的纵向条纹打断……………………………………网足纹寄居蟹A.retipes楯部背面具中胃区呈菱形;左第三步足掌节侧面具完整的横纹……………………2

2.眼鳞末端尖锐或具单个刺;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大纹寄居蟹A.maximus眼鳞末端具2个以上的刺;左第三步足指节短于掌节……………………………………3

3.第二触角鳞片侧缘无刺………………………………..熊形纹寄居蟹A.ursus第二触角鳞片侧缘具刺……………………..4

4.额角等长于侧突;眼鳞顶端具2-3个刺……………………….三宅纹寄居蟹A.miyakei额角超过侧突;眼鳞顶端具5个刺…………………………………….纹寄居蟹A.sibogae

中国海细螯寄居蟹属分种检索表

1.螯足长节腹面基部具显著的刺或突

起……………………………………………………….......下齿细螯寄居蟹C.infraspinatus螯足长节腹面基部无显著的刺或突起………………………………………………2

2.头胸部,螯足和步足基节显著背腹扁

平…………………………………………………宽胸细螯寄居蟹C.eurysternus头胸部,螯足和步足基节不是明显的背腹扁平……………………………………………...3

3.螯足和步足刚毛稠密…………………………………………..珊瑚细螯寄居蟹C.corallinus螯足和步足刚毛不稠密…………………………………………………….4

4.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5

左第三步足指节短于或等长于掌节…………………………7

5.眼鳞末缘多刺…………………………………………..…………脉足细螯寄居蟹C.padavensis

眼鳞末缘具1-2个刺…………………………………….…6

6.第一触角柄末节一半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达角膜末细螯寄居蟹属ClibanariusDana,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系统分类学研究

缘………………….…细螯寄居蟹C.clibanarius

第一触角柄未达或略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未达角膜末缘………………扁长细螯寄居蟹C.longitarsus

7.第二触角柄第二节腹缘具1大刺………………………..血染细螯寄居蟹C.cruentatus第二触角柄第二节腹缘无刺…………………………………………………..8

8.第一触角柄显著长于眼柄……………………………………….瑞氏细螯寄居蟹C.ransoni第一触角柄短于或等长于眼柄…………………………………………….9

9.尾节后叶具刺…………………………………….10

尾节后叶无刺……………………………………………………...兰指细螯寄居蟹C.englaucus

10.掌节腹缘无刺………………11

掌节腹缘具刺………………………….12

11.左右螯近似相等,左螯略大于右螯……………………….白刺细螯寄居蟹C.snelliusi左右螯近似相等,右螯略大于左螯…………………………微小细螯寄居蟹C.humilis

12.尾节中缝极小,后叶末缘倾斜………………………………….橙红细螯寄居蟹C.rutilus

尾节中缝明显,后叶末缘内凹………………………………13

13.左螯腕节背缘末端具1个刺………………………….14

左螯腕节背缘末端具2-3个刺……………………………15

14.眼鳞末端具5或6个小刺;螯外侧面覆盖突起或

刺……………………………………….墨吉细螯寄居蟹C.merguiensis眼鳞末端具2或3个小刺;螯外侧面仅散布几个小刺……………………….稀毛细螯寄居蟹C.arethusa

15.指节显著短于掌节;指节腹缘的刺均匀分

布……………………………………….兰绿细螯寄居蟹C.virescens指节与掌节等长;指节腹缘仅末端具

刺……………………………………条纹细螯寄居蟹C.striolatus

中国海硬壳寄居蟹属分种检索表

1.左第三步足指节腹缘和掌节腹缘末端具刷状的稠密刚毛……………………2左第三步足指节腹缘和掌节腹缘末端的刚毛未形成刷状………………………………4

2.眼鳞末端具1-3个刺;左螯足不动指和可动指外侧面具大的白色突起………………………………………环指硬壳寄居蟹C.elegans眼鳞末端具1个刺;左螯足不动指和可动指外侧面无大的白色突起……………..3

3.楯部红棕色,至少在背前面的五分之处…………………………..精致硬壳寄居蟹C.gaimardii

楯部为蓝绿色或雪白色,楯部前侧缘具棕色斑

点……………………….莫氏硬壳寄居蟹C.morgani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系统分类学研究

4.左螯背缘具显著刺或突起…………………………………5

左螯背缘光滑或具小颗粒…………………………………7

5.左第三步足指节显著短于掌节…………………………..…红指硬壳寄居蟹C.minutus左第三步足指节几乎等长于掌节…………………………6

6.左螯显著大于右螯,不动指向下弯

曲………………………………………………线足硬壳寄居蟹C.lineapropodus左螯略大于右螯,不动指未向下弯曲………………………美丽硬壳寄居蟹C.pulcher

7.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隐白硬壳寄居蟹C.latens左第三步足指节未长于掌节…………………8

8.左螯极大,显著大于右螯…………………9

左螯大于右螯,但不是极大………………………………….10

9.左螯掌部腹缘凸圆;左第三步足指节显著短于掌节……………………………光螯硬壳寄居蟹C.laevimanus左螯掌部腹缘较直;左第三步足指节几乎等长于掌节………………………….灰青硬壳寄居蟹C.seurati

10.眼柄基部微膨胀;左螯较短宽………………………………瓦氏细螯寄居蟹C.vachoni眼柄基部显著膨胀;左螯较细长……………………关岛硬壳寄居蟹C.guamensis

中国海活额寄居蟹属分种检索表

1.两眼鳞间的额突退化或全缺………………2

两眼鳞间的额突显著……………3

2.左螯长节腹缘锯齿状…………………………………鬃螯活额寄居蟹D.jubatus左螯腹缘仅基部具1大刺…………………………粒螯活额寄居蟹D.investigator

3.左螯掌部覆盖稠密刚毛……………………….毛掌活额寄居蟹D.penicillatus左螯掌部未覆盖稠密刚毛………………4

4.两眼鳞间的额突边缘为锯齿状……………………………5

两眼鳞间的额突边缘光滑…………………………………6

5.第二触角鳞片显著分两支……………………….混种活额寄居蟹D.mixtus第二触角鳞片未显著分支…………………….守护活额寄居蟹D.custos

6.两眼鳞间的额突顶端单刺………………………7

两眼鳞间的额突顶端分叉…………………………………..双刺活额寄居蟹D.bispinatus

7.第二触角柄未达角膜基部………………………………8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系统分类学研究第二触角柄超过角膜末缘……………………………………...9

8.左第三步足腕节背缘末端具1个刺………………………膨螯活额寄居蟹D.tumidus左第三步足腕节背缘末端和基部各具1个刺…………….苍白活额寄居蟹D.pallescens

9.左第三步足腕节仅末端具小刺…………………………10

左第三步足腕节背缘具成行的刺……………………………11

10.左螯掌部外侧面中央具隆起………………….长螯活额寄居蟹D.avarus左螯掌部外侧面无隆起…………………………宽带活额寄居蟹D.fasciatus

11.左螯不动指和掌部相接处显著内凹;不动指外侧面中间具1隆起………………..12

左螯不动指和掌部相接处无内凹;不动指外侧面中间无隆起………………………13

12.左螯不动指外侧面的隆起具大刺或突起;可动指外侧面具2行大刺…………………..艾氏活额寄居蟹D.edwardsii

左螯不动指外侧面的隆起上散布小颗粒;可动指外侧面散布颗粒…………………蟹D.paracristimanus

13.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具成行小刺……………………棘刺活额寄居蟹D.spinifrons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不具成行小刺…………………………………………………14

14.左螯不动指显著向下弯曲…………………………….弯螯活额寄居蟹D.deflectomanus左螯不动指未向下弯曲……………………………………………15

15.尾节末缘具刺且延伸至侧缘………………………………直螯活额寄居蟹D.rectimanus尾节末缘具刺但未延伸至侧缘…………………闪光活额寄居蟹D.nitidim

Ciliopagurusstrigatus沟纹纤毛/沟纹毛足寄居蟹

俗名:红脚寄居蟹、万圣节寄居蟹、红纹寄居蟹、红斑马寄居蟹

生存环境:沙石底或珊瑚礁等地的狭口螺内,多寄居于芋螺内;0-90米。

分布:东海,南海,台湾;印度-西太平洋包括红海;莫桑比克;北印度洋;斯里兰卡;越南;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新喀里多尼亚;法属玻利尼西亚;新几内亚;夏威夷;马克萨斯群岛。

鉴别特征:楯部长略大于宽;额角圆形,侧突退化。眼柄短粗,短于楯部;角膜与基部稍微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五分之一;眼鳞大,近三角形,顶端多裂,具3-4个刺,多刚毛。第一触角柄未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柄达眼柄的一半至五分之四;第二触角鳞片仅达或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顶端具2刺,外侧缘具3—5个刺。左右螯肢基本相等;两指闭拢时具缝隙,内侧缘具大突起,末端为黑色角质钳;可动指外侧面具2条完整的横纹,靠近末端具2条较短的横纹;不动指外侧面横纹均不完整;掌部外侧面具3条完整横纹,第四条略短;腕节外侧面具3条完整的横纹;长节外侧面的横纹交错排列,腹面无明显的突起;所有的横纹光滑,末缘具稠密的硬短刚毛,靠近两侧具小刺。发声器位于可动指中间面,由9-14个并列的角质脊组成主要部分,有时退化成小齿,中间的脊最大。步足指节略短于至略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刺,指节外侧面具多条完整或不完整的圆弧状横纹呈鳞片状排列;掌节具6-8条完整的横纹和2条短横纹;腕节外侧面具4条横纹,末端横纹刚毛特别稠密,中间2条形成完整的环;长节的横纹均不完整;所有的横纹与左螯的横纹相同。尾节中缝宽,左后叶略大于右后叶;后叶末端圆形,有时边缘具小刺,具长刚毛。

图20:沟纹纤毛寄居蟹Ciliopagurusstrigatus(Herbst,4)

台湾潮境潮池,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指节,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讨论:沟纹纤毛与克氏纤毛相似,前者楯部后部更尖;左螯掌部外侧面具3条完整横纹伴以短横纹,而后者具4条完整横纹,无短横纹;前者左第三步足指节外侧面具短横纹,而后者左第三步足指节外侧面无横纹,仅具刚毛丛;前者尾节中缝宽,但左右后叶延伸短,后者左右后叶延伸更长;前者的新鲜标本眼柄、触角柄步足指节呈橙红色,而后者为黄色。

标本图比例尺1cm(标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褪色)

个人点评:在国内海族市场很常见的品种,绝大多数人都把它当成“红脚”。笔者养了一只,吃藻能手,大便机器,一边吃一边拉。

Diogenesedwardsii艾氏活额寄居蟹

生存环境:砂淤泥海底,沿海潮间带浅滩至潮下带;常居于扩口螺内;0-97米。

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香港,台湾;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波斯湾及非洲东部。

讨论:该种在我国分布很广。左螯掌部外侧面常附着海葵。广温广盐性种,可以跨海区分布,范围较广。

(CMF的ppa提供)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前侧缘呈锯齿状,背面具横向或倾斜的锯齿条纹,并具刚毛,散布刚毛丛。额角宽的三角形,短于侧突,侧突为尖的三角形。两眼鳞间的额突细长,末端尖锐,短于眼鳞。眼柄较短,短于楯部;角膜不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五分之一;眼鳞扇形,末缘锯齿状。第一触角柄末节超过眼柄;第二触角柄略短于或等长于第一触角柄;第二触角鳞片几乎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内侧缘锯齿状;第二触角鞭腹面具长刚毛。左螯显著大于右螯;可动指和不动指之间具显著缝隙;可动指背缘具2-3行尖锐的刺,外侧面具2行刺,靠近背缘的1行和背缘之间形成1纵向凹槽,两行刺之间成凹槽;不动指外侧面具1尖刺形成的脊,散布颗粒;掌部背缘具2-4纵行大刺,外侧面凸圆,若整个掌部覆以海葵,则外侧面光滑,若海葵较小,则自腹缘基部向上成弧形并一直延伸至外侧面一半或更长具刺,靠近背缘处具成行的小刺,螯的腹缘呈大锯齿状,不动指和掌部相接处内凹;腕节外侧面背缘具2行尖刺,末缘具显著的刺;长节腹缘具刺。步足细长;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外侧面中间具一纵向沟,背缘末端具刺;腕节和长节背缘多刺,外侧面略凸圆,较光滑。尾节中缝有小有大,左后叶大于右后叶,左右后叶末缘有均具多个刺,左后叶的刺更大,一直延伸至侧缘,具6—12个刺;末缘和侧缘具稀疏长刚毛。

图80:艾氏活额寄居蟹Diogenesedwardsii(DeHaan,)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标本图,比例尺=1cm褪色严重

施习德的照片,鲜艳多了

个人点评:国内非常常见的品种,而且适应性很好,能适应汽水甚至一定时间的淡水。因为最常见也丑,也是各路野采大军和游客们最喜欢蹂躏的品种,见过很多人抓了一水桶然后不久全死完。有自相残杀的现象出现。

Calcinuselegans环指硬壳/秀丽硬指寄居蟹

俗名:蓝脚寄居蟹

生存环境:岩礁和岩石岸边,珊瑚,珊瑚碎石和藻脊的潮下带浅水;潮间带至10米。

分布:台湾;非洲东海岸;肯尼亚;毛里求斯;索马里;马达加斯加;塞舌尔;越南;印度尼西亚;夏威夷;土阿莫土群岛;法属玻利尼西亚。

鉴别特征:楯部近似矩形,长大于宽;额角三角形,超过侧突,侧突不发达。眼柄细长,眼柄短于楯部,基部膨胀,角膜不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六分之一至七分之一;眼鳞简单,为细长的三角形,顶端具1-3个刺。第一触角柄约为眼柄长度的三分之二,第二触角柄略短于第一触角柄;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顶端二分裂,内侧缘多刺。左螯显著大于右螯,两指闭拢时具缝隙,内侧缘均具短刚毛丛,外侧面布满大的白色扁平圆突起;掌部外侧面密布突起,背缘有时具4—5个突出的突起,腹缘具1行较大的白色突起;腕节末缘具1行突起,其中靠近腹缘的1个最大,背缘隆起明显,末端具1大刺,外侧面散布小突起,基部具1大突起。右螯可动指和不动指散布刚毛丛;掌部外侧面靠近背缘具1行5个尖锐的刺;外侧面靠近指节处具白色大突起;腕节背缘多刺,末端的最大,外侧面末缘具1行小突起。左第三步足的指节明显短于掌节或长于掌节;指节腹缘和掌节腹缘具4-8簇长刚毛,形成稠密的刷子。左二步足指节腹面具不超过3束长刚毛。步足的腕节背缘末端均具2个刺。尾节后叶不对称,左后叶略长;末缘均有长刚毛和3—5个小刺。

颜色:头胸甲白色间棕色阴影,眼柄蓝色;螯足棕色或棕绿色,指尖白色;第二和第三步足有明亮的蓝色、深棕色或黑色相间条带。

图59:环指硬壳寄居蟹Calcinuselegans(H.MilneEdwards,)

台湾福隆,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标本图,比例尺=1cm

个人点评:在国内海族市场烂大街的品种。因为华丽的外表与不错的吃藻能力深受大家的喜爱,也不像广义上的“红脚”那样有吃鱼的坏名声。笔者养过一只,吃藻效率不错。

Calcinusgaimardii精致硬壳/盖氏硬指寄居蟹

俗名:红脚寄居蟹

生存环境:珊瑚礁,沙质,岩岸。多居于芋螺、蝾螺、风螺、马蹄螺等的螺壳中;潮间带至20米。

分布:南海,台湾;东非;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塞舌尔;索马里;坦桑尼亚;新几内亚;日本南部;印度尼西亚;科科群岛;圣诞岛;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社会群岛;夏威夷。

寄居蟹吧yy0提供(这张太模糊了,不过我也只找到这一张)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近似矩形,背面较光滑。额角三角形,超过侧突。眼柄细长,长于楯部;基部膨胀,角膜不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七分之一;眼鳞简单,近三角形,顶端为单个刺或二分裂。第一触角柄未达角膜基部,约为眼柄长度的三分之二,第二触角柄与第一触角柄约等长;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多刺和刚毛。左螯大于右螯,两指闭拢时具宽缝隙,内侧缘具圆突起;可动指、不动指和掌部外侧面具紧密排列的突起和颗粒;掌部背缘具小刺;腕节背缘末端具1刺,外侧面具1倾斜的沟槽,末缘具1行小刺,散布小颗粒;长节末缘靠近腹侧具1-2个大刺。右螯掌部和腕节背缘锯齿状,外侧面具颗粒。左第三步足的指节短于掌节;指节顶端为黑色角质大刺,腹缘具小刺;掌节腹缘末端部分和指节腹缘具刷状长刚毛;腕节背缘末端具1大刺。尾节中缝小,左后叶显著大于右后叶,末缘腹面均具数个小刺。

图60:精致硬壳寄居蟹Calcinusgaimardii(H.MilneEdwards,)

MBM,海南三亚小东海,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标本图,比例尺=1cm

其它施教授的照片

个人点评:另一种广义上的“红脚”,不过国内论坛上见到的不多,也是笔者正在苦苦找寻的品种。习性不知,不过应该跟环指硬壳差不多吧?

Clibanariusinfraspinatus下齿细螯/下棘细螯寄居蟹

生存环境:海口处的细沙质底,潮间带泥沙底;潮间带及潮下带浅水。

分布:东海,南海,台湾;印度洋;红海;阿拉伯海北部;缅甸;孟加拉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广温广盐性种,可以跨海区分布,范围较广。

讨论:该种最大鉴别特征为左螯肢长节腹中缘具1个特别大的突起,该属其它种不具这一特征。

寄居蟹吧cutezdg提供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背面点状,具微小的刚毛和小颗粒;额角为尖锐三角形,侧突小,短于额角。眼柄细长,等长于或略长于楯部,眼柄有时左右不等长;角膜略膨胀,很小;眼鳞基部接近,近三角形,前缘内凹,顶端具2-4个刺。第一触角柄与眼柄等长或长于眼柄;第二触角柄短,未达角膜基部,偶而与眼柄等长;第二触角鳞片大,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顶端为单刺或二分裂,内侧缘多刺,具刚毛。左右螯肢相等或右螯略小,刺相似;两指闭拢时具缝隙;可动指背缘具2-3行突起,并具刚毛丛,偶尔具黑角质尖大刺,外侧面具成行的突起;掌部背缘具成行的刺状突起,外侧面具刺状突起;腕节背中缘具3个大刺,外侧面散布小刺;长节背缘具小齿,腹中缘远侧具1个大突起。步足相对光滑,具成行的刚毛丛;指节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刺,背缘末端具刚毛丛,外侧面具稍隆起的光滑纵向边缘,腹缘末端一半具7或8个角质刺;掌节背缘具大圆齿,锯齿状,腹缘具小齿,背缘和腹缘覆盖刚毛;腕节背缘具成行的刺,锯齿状,第二步足腕节具刺;长节腹缘锯齿状。尾节的中缝小,后叶不对称,左后叶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角质尖刺。

图43:下齿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infraspinatus(Hilgendorf,)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腹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

比例尺=1mm

标本图,比例尺=1cm褪色严重。。

个人点评:又是一种国内非常常见的品种,能适应汽水;可以长得比较大;因为常见,所以也是各路游客们蹂躏的对象;较凶,有自相残杀的现象。

Clibanariuslongitarsus扁长细螯/长趾细螯寄居蟹

生存环境:泥质,沙质;0-2米。

分布:南海,台湾;非洲东南部;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约特岛;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红海;日本;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群岛;澳大利亚北部;新喀里多尼亚。

讨论:该种在印度—西太平洋广泛分布。大量存在于潮间带的泥底。体色多样,在酒精中存放的呈米黄色。

寄居蟹吧yinyinm提供

鉴别特征:楯部近矩形,长大于宽,楯部前缘具小颗粒。额角三角形,较小,略长于侧突。眼柄细长,几乎是楯部长度的五分之四或等长于楯部;基部膨胀,角膜不膨胀,短于眼柄长度的五分之一;眼鳞小,近三角形,前缘内凹,顶端具单个或者二分裂的刺。第一触角柄未达或稍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达到或稍超过角膜基部,偶尔甚短于角膜;第二触角鳞片达第二触角柄第四节末缘,顶端单刺或二分裂,侧缘刺少。左右螯肢几乎相等,右螯更长且更壮,左右螯的刺相似;左螯掌部细长,两指闭拢时具宽缝隙,内侧具大突起,指尖均为黑色角质匙状;可动指背缘具一行刺,并具刚毛,外侧面具圆锥状大刺;掌部背缘具成行的4—6个刺,外侧面具1—2行不规则排列的圆锥状有时是角质尖顶的刺,腹缘刺不明显;腕节背缘末端具1个角质尖大刺,外侧面散布颗粒和小刺;长节外侧面具颗粒,腹缘末端具1个刺。左第三步足的指节几乎是掌节的1.5倍;指节腹缘末端一半具一行10—12个紧密排列的黑色角质小刺,并具长刚毛丛;腕节背缘末端具1个大刺。尾节具细长中缝,后叶不对称,左后叶略大于右后叶,末缘各具非常小的刺和1—3个角质尖大刺,但未延伸到侧缘。

图48:扁长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longitarsus(DeHaan,)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

比例尺=1mm

比例尺=1cm褪色严重。

下面是施教授的图

Clibanariusvirescens兰绿细螯/绿色细螯寄居蟹

生存环境:珊瑚礁礁坪,沙质底,海草床;潮间带至潮下带浅区。

分布:东海,南海,台湾;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约特岛;莫桑比克;塞舌尔;索马里;坦桑尼亚;毛里求斯;斐济岛;红海;阿拉伯海北部;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

cmfvalado提供

鉴别特征:楯部长略大于宽。额角尖锐,三角形,超过侧突。眼柄细长,短于或等长于楯部;角膜不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六分之一;眼鳞略宽,三角形,顶端具2—4个刺及多毛。第一触角柄从略短于眼柄至略长于眼柄;第二触角柄不超过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细长,到达或者稍微超过第四节的末缘,末端二分裂,侧缘刺少。左右螯肢几乎相等,右螯稍微长;两指闭拢时具间隙,内侧缘具大突起;左螯掌部、不动指和可动指的外侧面具圆锥形黑色角质顶刺的突起;掌部背中缘具5或6个大刺;腕节背缘具一行3个刺,靠近基部的最小或者退化成带有小刺的突起或无小刺的突起。右螯外侧面具圆锥形,有时具黑色角质顶刺的突起。左第三步足指节短于掌节,背侧缘具界限明显的瘤状脊,侧面平坦或稍微凹,腹缘具6或7个角质刺,背缘和腹缘具长刚毛丛;掌节外侧面平坦或稍微凹,背侧缘具明显的瘤状脊,末缘具1或2个小刺或突起,腹缘具小刺;腕节背末端具刺。尾节左右后叶略不对称;末缘均具小刺,并延伸至侧缘,左后叶的刺更大。

讨论:在所检视的标本中,该种具两种颜色模式。第一种模式楯部背面深棕色,仅前缘白色,步足指节中间深环,末端和基部为浅色的环;第二种楯部背面浅色,仅前部具两个深色圆斑,左第三步足指节基部具1极细的深色环,其余部分为浅色。

图57:兰绿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virescens(Krauss,)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

比例尺=1mm

比例尺=1cm

Clibanariusstriolatus条纹细螯寄居蟹

生存环境:沙底质,红树林;潮间带。

分布:南海,台湾;印度洋;红海;斐济群岛;塞舌尔群岛;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塔西提群岛;法属玻利尼西亚。

鉴别特征:楯部近方形或长略大于宽。额角三角形,末端尖锐或略钝,超过侧突。眼柄细长,略长于楯部;角膜微膨胀,略短于眼柄长度的五分之一;眼鳞近三角形,末端接近,末端有1—4个刺。第一触角柄微短于或微长于眼柄;第二触角柄到达眼柄末端十分之三处;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达到第五节基部,顶端二分裂,侧缘具刺。左右螯肢稍微不对称,右螯略大;两螯的背面和侧面均覆有带刺的突起或小刺,左螯的偏大,还具稀疏的刚毛。左螯两指内侧缘具较尖锐的大突起,指尖均为黑色角质匙状;可动指背缘具1-2行刺,外侧面具2纵行平行的刺;掌部的背缘具成行的4-6个钩状刺,腹缘具1行刺,延伸至不动指;腕节背缘具2或3个大刺;长节腹缘具1行刺。左第三步足指节稍微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刺,向腹面弯曲,腹缘末端十分之三处具5—7个小的角质刺,在末端十分之七处通常具1—2个稀疏的刺,均伴有刚毛丛;掌节侧面稍平,背侧缘有角,腹缘具刺,内侧面末缘具1-3个小刺,背腹缘均具刚毛丛;腕节短,背缘末端具1大刺;长节腹缘具几个较小的刺。尾节中缝细小,左右后叶稍微不对称,末缘均具成行小刺,但未延伸到侧缘。

图58:条纹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striolatusDana,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

比例尺=1mm

比例尺=1cm同样褪色严重

施教授的图,鲜艳多了

Dardanusmegistos斑点真寄居蟹

俗名:橙脚,红脚

生存环境:岩礁,沙质,淤泥;潮间带至米。

分布:南海,台湾;塞舌尔;毛里求斯;红海;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索马里;坦桑尼亚;非洲东海岸;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法属玻利尼西亚;夏威夷群岛。

讨论:该种在我国南海广泛分布,新鲜标本颜色鲜艳,眼柄黑色,中间具1条白色纵带,体色为红色或红褐色,楯部黄红色,全身散布圆白斑,斑外环以黑色,刚毛暗红色。

寄居蟹吧阳光的琪琪提供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退化,侧突发达,顶端具刺,超过额角。眼柄细长,短于楯部;角膜微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四分之一;眼鳞近三角形,前缘内凹,顶端具2-3个刺和刚毛。第一触角柄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未达或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顶端和侧缘具刺多刚毛。左右螯肢不相等,左螯大,两指闭拢时紧密,之间为黑色角质状,内侧缘具小圆齿和1大突起;可动指背缘具成行的刺,基部刺较大,外侧面具2-3纵行不规则的黑色角质尖刺和颗粒;掌部背缘具1-2纵行尖锐的大刺,外侧面散布黑色角质尖刺以及颗粒,腹缘近基部一半具刺;腕节背缘具成行的3-5个尖锐的弯刺,外侧面散布小刺,腹缘末端具1个大刺;长节腹缘具刺,末端2个刺大且尖锐,外侧面末缘具1行刺。右螯掌部上缘具两行刺,外侧面近背缘一半具2行小刺,近腹缘一半具刺;腕节、掌部和指节均覆盖长刚毛,腕节和掌节外侧面具强黑角质尖顶的突起,隐藏在刚毛下。步足指节长于掌节。左第三步足指尖为黑色角质刺,背缘和腹缘具成行的黑色角质尖刺,被刚毛掩盖,外侧面凸圆,散布突起和颗粒,突起顶端为黑色角质尖刺;掌节最宽处近圆柱形,是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背缘和腹缘具成行的刺并伴随长刚毛,外侧面覆盖角质尖顶的刺;腕节背缘具刺,末端刺最大。尾节中缝较浅,后叶几对称;左右后叶末缘均具成行的角质刺,未延伸到侧缘。

图34:斑点真寄居蟹Dardanusmegistos(Herbst,4)

MBM,海南三亚大东海,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

比例尺=1mm

比例尺=1cm

个人点评:另一种广义上的“红脚”,也叫“橙脚”,南方海域很常见,香港有专门卖这种的店。个头很大,据说很凶;另外根据螃蟹吧的描述,有出现过食用该品种中毒的现象。

Dardanusasperses红星真/粗盾真寄居蟹

生存环境:沙质-淤泥底,螺壳外通常包有海葵;20-60米。

分布:东海,南海,台湾;日本。

讨论:该种个体大,左螯远大于右螯,并密布刚毛,掩盖了刺,头胸甲外面密布黑色小圆斑。

寄居蟹吧复苏武者提供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背面散布短刚毛丛;额角宽圆,侧突三角形,长于额角。眼柄短粗,短于楯部;角膜稍膨胀,是眼柄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眼鳞宽,近三角形,前缘内凹,顶端具3个小刺。第一触角柄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达角膜末缘,与眼柄几相等;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具刺,被刚毛遮蔽。左螯肢巨大;两指闭拢时无缝隙,两指尖为黑色角质,内侧缘具大突起;可动指背缘大锯齿状,外侧面具角质尖小刺,散布颗粒;掌部外侧面凸圆,密布突起,每个突起上具1-2个黑尖刺并覆以稠密的刚毛丛,几乎掩盖了刺和突起,近基部处几乎无毛,腹缘凸圆;不动指外侧面和掌部相似;左螯腹缘为锯齿状,不动指和掌部相接处内凹;腕节背缘具4个大刺,外侧面散布角质尖小刺,伴以刚毛。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指节和掌节的背腹缘皆具黑尖刺和刚毛;左第三步足指节显著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刺,背缘末端为稠密刷状短刚毛,背缘具1行角质刺,并具刚毛,外侧面散布小刺,被稠密的刚毛掩盖;掌节背缘具大突起,外侧面与指节相似;腕节背缘刺较小,仅末端两个刺较大,外侧面末缘具1行尖刺。尾节中缝宽大,左后叶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微刺;左后叶具6-10个,右后叶具3-6个。

图35:红星真寄居蟹Dardanusaspersus(Berthold,)

MBM,海南莺歌海,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

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

比例尺=1mm

比例尺=1cm

Dardanuscrassimanus厚螯真/厚掌真寄居蟹

生存环境:沙质,淤泥;10-米。

分布:东海,香港,台湾;东非;毛里求斯;肯尼亚;莫桑比克;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西部。

施教授的图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短宽,侧突三角形,额角短于侧突,楯部的前外侧缘显著内凹。眼柄细长,略长于或等长于楯部;角膜微膨胀,是眼柄长度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三;眼鳞大,顶端具3或4个刺。第一触角柄达角膜中间至末缘,第二触角柄达角膜基部至中间;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顶端具1个刺,侧缘具3个刺。螯肢的指节和掌节的背缘和腹缘均具黑色角质尖刺或刺状突起,且散布一些颗粒,被稠密的长刚毛掩盖。左螯显著大于右螯;左螯掌部和不动指腹缘的刺成栅栏式排列;掌部背缘具2行5-10个刺;腕节末缘具稠密的刚毛,背缘具1行2-5个大刺,外侧面散布刺或突起。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指节和掌节的背缘和腹缘具圆齿状小突起,并具稠密长刚毛;指节外侧面近背缘处具1宽深沟槽,略光滑,近腹缘处具多突起的脊,散布颗粒,和腹缘连着或者稍微分开;掌节外侧面近中间具光滑的纵向宽凹槽,近背缘为规则排列的横向鳞纹状突起,近腹缘为多突起的脊,散布颗粒;腕节较短,外侧面光滑。尾节中缝深;左后叶明显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小刺。

图36:厚螯真寄居蟹Dardanuscrassimanus(H.MilneEdwards,)

台湾基隆八斗子,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讨论:本种和红星真寄居蟹相近,但本种新鲜标本无黑色斑点,眼柄为淡红色,而后者新鲜标本具黑色斑点,眼柄中间为红紫色,近角膜和基部为红色;本种眼柄细长,角膜微膨胀,后者眼部短粗,角膜膨胀;厚螯真寄居蟹左第三步足指节和掌节外侧面具纵向凹槽和鳞纹,左螯足腹缘具栅栏式排列的刺,红星真寄居蟹仅散布黑色角质尖刺。

该种和环毛真寄居蟹相近,其中厚螯真寄居蟹左第三步足指节和掌节外侧面具凹槽且光滑,两侧具突起,而环毛真寄居蟹左第三步足指节和掌节外侧面具隆起,隆起上具小刺,近腹缘处具横向沟槽,沟槽处具成排的黑色角质小刺。

比例尺=1cm

ardanusdeformis畸形真寄居蟹

生存环境:沙质,珊瑚碎石;寄居的螺壳常附着有海葵;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

分布:南海,台湾;红海;东非;塞舌尔;肯尼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留尼汪岛;马斯科林群岛;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塔希提岛;法属玻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夏威夷。

cmfmbjimmy提供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宽圆,略短于侧突。眼柄短粗,短于楯部;角膜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一半;眼鳞大,近三角形,顶端具4-6个刺。第一触角柄末节的五分之一至一半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达或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有时超过中部,顶端具刺或二分裂的刺,侧缘锯齿状,具刚毛。左螯巨大,两指闭拢时紧密,内缘具圆齿;可动指背缘锯齿状,靠近背缘具一细凹槽;掌部背缘具成行的大刺,外侧面近背缘三分之一的部分具2行隆起,上具突起或颗粒,隆起之间以及隆起和背缘之间各具1条浅沟,腹缘凸圆,小锯齿状;腕节背缘具3大刺,末端具小刺,外侧面散布刺,末缘具小刺。右螯指节和掌节外侧面和背缘有2或3行小刺和成簇的长刚毛。左第三步足指节和掌节显著宽于右三步足;指节明显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大刺,背缘具小齿,锯齿状,近末端具稠密刚毛,外侧面内凹,中间具1浅宽凹槽,无刺但近腹缘稍隆起;掌节外侧面无刺,近腹缘处内凹,具1小凹槽,其它部分外凸,背缘小圆齿状;腕节短,背缘末端具大刺,末缘具刺,外侧面散布小刺。尾节中缝显著,左后叶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刺或微刺,左后叶的刺较大。

讨论:与台湾标本相比,大陆标本左第三步足指节和掌节腹缘无刺。

图26:畸形真寄居蟹Dardanusdeformis(H.MilneEdwards,)

MBM,海南黎安海滩,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比例尺=1cm

施教授的图

Calcinuslaevimanus光螯硬壳/光掌硬指寄居蟹

生存环境:珊瑚碎石区,礁坪,沙质,淤泥。多居于蟹手螺科,平螺科等;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

分布:南海,台湾;东非;肯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莫桑比克;索马里;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塞舌尔;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科科斯群岛;圣诞岛;新喀里多尼亚;马里亚纳群岛;法属玻利尼西亚;夏威夷群岛;墨西哥湾;纳塔尔。

cnfishzhangqingfeng提供

谷哥图,这个清楚多了~

鉴别特征:楯部光滑,长略大于宽;额角尖锐三角形,超过侧突。眼柄基部膨胀,末端三分之二处变细,几乎和楯部等长;角膜不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五分之一;眼鳞简单,近似三角形,单刺。第一触角柄整个角膜超过眼柄;第二触角柄未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达第二触角柄第四节末端,顶端和侧缘多刺。左右螯肢显著不相等,左螯远大于右螯。左螯不动指内侧缘具一个圆头状的突起;掌部外侧面圆形,几乎是光滑的,掌部背缘和腕节背缘光滑或具颗粒。右螯的掌部上缘和腕节背缘光滑或微具颗粒;腕节背缘具1浅沟。左第三步足的指节明显短于掌节;指节和掌节腹缘无刚毛形成的刷子,仅指节腹缘具几簇稀疏的刚毛,腕节背缘末端具单个刺。尾节后叶不对称,左后叶较大;末缘均无刺或具单个刺。

图66:光螯硬壳寄居蟹Calcinuslaevimanus(Randall,)

MBM,海南三亚,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标本图,照例褪色严重,比例尺=1cm

地理分布表

未完待续......

rlyl

难得的相关分类图解专业资料,篇幅较长,明天后天还有两篇,希望寄居蟹发烧友们喜欢

Author:忧郁的九月

Contributor:莱斯4

Editor:rlyl

关于rlyl

欢迎来到自然爱好者、资深爬虫玩家rlyl的小站,这里每天都有精彩生物资讯更新,还可以随时垂询两栖爬行动物品系分类、饲养繁殖、生活习性、疾病治疗、环境造景、设备器材等一切问题,rlyl也是从新人过来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证有问必答!

站长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gk/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