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有个东西,这个东西找到了一了百了就成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则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莲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耳识不要讨论了,鼻子也不管了,舌头也不管了,我们看看身触,看佛的讲法,当然这个辩论的方式都一样,不过我们提这个使自己多一个体会,尤其大家学佛做功夫,最容易被身体的感觉困扰,现在看这个道理。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身:我们这个身体,整个的身体,这是个总名称,拿现在话讲叫色身。 “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以外界的刺激为界限呢? “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注意这句话,那么大家修行、打坐、念佛都用得上了,佛说阿难,你要研究啊,“若因身生”所以你们觉得打坐气脉通了,任督二脉通了,你要根据《楞严经》这一段问问自己了,任督二脉是生理的作用啊,生理作用哪里来的?它根本功能那里来的?“如因身生”如果你认为身体、生理自然的作用。“必无合离,二觉观缘”,“必无”是假设,假使彻底没有两个东西,哪两个东西?合与离,合就是接触,离就是分开,没有接触。假使我们没有接触就轻松了,譬如一个东西重量给你压到身上、肩膀上,就有触接触了我们晓得受不了;拿开了哎呀好轻松,离开。这是触受,身体的触受。他说假使没有合、离两个作用,两个作用叫什么---觉观,觉:感觉,观:观察,哎哟,拿来打开了,好这一下舒服了。假设没有这个因缘,“身何所识”身体是物质的家伙、死的嘛,一堆细胞嘛,它没有感觉嘛。譬如我们你说气脉通了,你睡着了还通不通啊?睡着了说我感觉到气脉也在通,那么可见你没有睡着,那意识跟身体在内部在接触配合。那么你说睡着了我不知道,不知道这个气脉通了有什么用啊?说明天起来再打坐重新做功夫,那多麻烦,那不叫做道。得了道不生不灭,就不动了;做功夫才有,不做功夫没有,不叫做道,那叫做功夫。功夫就是功夫没有功夫就没有用,是这样一个东西,所以他说你要研究清楚啊,“心无合离,二种观缘,身何所识”,身体的身识哪里来呢? “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你说不是啦,身体感觉到这样、那样是刺激反应的作用、接触的作用,等于电的插头一样,插对了就亮了,这个电就有反应了。“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那么这是感觉的作用,等于你的身体是个废物,同你身体没有关系了。你的身体没有什么作用,这完全是接触的关系,那我不用你身体接触也是一样。“谁有非身知合离者”他说我们这个人类啊都靠身体作用,哪一个离开身体不是身体而感觉知道有接触、有分开的作用呢?这是不可能的嘛。 “阿难。物不触知”。物理作用同我们思想感觉精神作用两回事, “身知有触”。我们身体知道,碰到外面一刺激,譬如手一打就晓得痛,一接触身体就感觉到了。“身知”里头有知觉,晓得这是痛了。 “知身即触”。现在我们坐在这里,你们也没有人打也不知道痛,也不知道难过坐在这里,坐在这里我知道我有身体坐在这里,知道我有身体坐在这里这个就是触的作用,就是接触东西,物理世界自然接触的作用。 “知触即身”。知道我现在身体现在坐在椅子上,知道我现在眼睛张开,知道眼睛开开这个知觉,就是身体有了生理作用,有这个身体。 “即触非身。即身非触”。但是你仔细观察、分析、正观,“即触非身”那个感觉作用不在你身体上面,靠身体才起作用。等于我们一个电的插头,靠这个插头插到电的开关上电流通过啊,这个插头不是电,“即触非身”插头插进那个开关电就来了,插头不是电,“即身非触”没有插头电不会通的,就是这个道理。 “身触二相。元无处所”。所以身体接触内外的感觉作用,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你说在丹田,丹田在哪里啊?肚脐下面一寸三分,英尺啊,还是台尺啊?还是度量衡,标准局那个尺啊,一寸三分怎么量啊?况且我矮,我的一寸三分和那个胖子怎么量啊?空话,所以丹田在哪里?真正的丹田道家所讲的玄关与丹田,也是无所在无所不在的啊,并不一定在肚脐眼下面一寸三分,那里有大便,你不信信挖进去看看,那里有个什么丹田啊?肠子,没有什么,可是它有这个作用。所以佛说“身触二相。元无处所”,没有固定一个位置。 “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所以两种作用一接触合拢来,我们身体生命还活着,一口气没有断了,还活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自己有个活人的身体有这个作用。“离身即是虚空等相”一口气不来,这个生死的作用,心意识分别意识思量作用一离开了就没有了,整个是虚空的现象。所以我们大家打坐搞了半天,你身见不能空啊,身体感受空不了啊,嗯,我腿发麻了,我的功夫差不多了,再熬一下,再熬一下这不是在那里活受罪嘛,还叫修道?你看大家都在那里自欺欺人,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啊,道在腿上了嘛。但是离开了打坐还是不能成道啊,虽然如此,这个也同这一段一样,离触即身,离身即触。打坐不是道,道也不离打坐,坐非是道,道非是坐,道即是坐,坐即是道。就要在这里观察清楚,不是在玩弄文字,这是最高一个观察,因为你界限分不清楚,你觉得这个很含糊,非常清楚。所以“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因此我们假使念佛、学佛、修道,没有达到可以离身的境界,感觉不能分离。换句话你坐起来感觉分不开的话,你身体不够健康,绝对健康的人,忘记了身体。就是我提到过庄子说的,“忘者履之适也”。那个鞋子穿得很舒服啊,忘记了鞋子也忘记了脚了,对不对?所以你打坐坐起来念佛坐在那里还觉得有个身体在这里念佛,还很苦的熬这个身体,可见身体很多毛病,绝对健康忘记了身体,那舒服得很。那你思想《楞严经》佛说的如鸟之出笼啊,那个思想自由飞翔了,很痛快,可是我们做不到,因为身体不健康,这是顺便讲到感触方面。所以他说 “内外不成。中云何立。内中不复立”。你感觉同生理作用、内在外在都没有,你说十八界在中间,内在外在都没有,中间在哪里啊? “内外性空。即汝识生”。所以啊性空缘起,里面我们找这个感觉的作用,空的,没有一个东西。内在找不到,外在也找不到。内外性空,因为空,空得越厉害,感觉越灵敏。 “从谁立界”。中间所谓身界,十八界的身界,身界他说在哪里啊?没有一个固定的身界。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身体和接触互相为因缘,缘起生出来身体同身的感觉的界限的作用,三处都无,性空的。 “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换一句话说我们身体的感觉的作用,以及身体的反应接触的关系,乃至心意识的了解自己身体的反应的作用,都是自性本体的功能。所以你们学佛修道,先要找到那个本体功能在哪里,就是这个道理。佛没有叫我们找在哪里,他只先否定了,他不给你建立,不做一个肯定的,在哪里?因为那个哪里是假说的,把一切否定完了,你自己去找,哪里都不是。这就是《楞严经》讲非因缘、非自然性,就是禅宗的手法,释迦牟尼佛禅宗手法就是这样传。 所以在我们中国过去唐末一位禅师五祖演,五祖寺的庙子,湖北省黄梅县,五祖演的道场,后来五祖过世了,盖了一个庙子叫五祖寺。后来这位大和尚眼本禅师(法眼),五祖演禅师就是大禅师啊,那在唐代不得了的,成就之高啊,可是他也不大读书了,虽然不读书,一悟道了什么都懂了,他的说法很妙。这个故事就是他先说的,有人问他,学佛要求解脱了,我们说修道人要得解脱啊,尤其参禅要得解脱。他说:师父啊,有什么简单的方法?他说有啊,这个学佛修道啊,他说我告诉你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小偷很高手,当然不是我们台北市报纸上登的小偷给抓住了,那些小偷不是,当然很高很高,等于我们本省有个什么盖的一个庙子叫江漓呀,什么了天津的,比他还要高,这个小偷本事很高。小偷的儿子,小偷有了儿子了,儿子说爸爸把那那套本事教给。他说好,我教你,晚上跟我去教你去偷。这个小偷就带儿子去偷这个人家,进去了把里头房子啊,管你什么柜呀,他一弄就打开了。打开了柜子,让儿子爬进去。儿子一爬进去这个小偷把柜子一盖,就盖住了,就叫有小偷啊,自己就跑掉了。这个儿子在柜子里这个气啊,这还得了,父亲把儿子关在里头,自己跑掉了。这个跑掉当然抓住还不算数,会饿死啊,在这里头出不来啊!这个主人怎么晓得这里有小偷呢?他又生气又痛苦,在里面动脑筋。这户人家听见有人叫小偷,全家人都起来,小偷在哪里?小偷在哪里,以前没有电灯啊,到处点着灯啊,全家人都找,没有啊。他在柜里面听到外面有脚步声音来了,讲话,没有啊,没有啊,这个房间也没有啊,柜子都好好的。这个儿子在里面想办法了,临时急了要出来啊,抓住不抓住不考虑了,先要出来啊,闷死了,他就在柜子里学老鼠叫,老鼠打架,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这个丫头到了这个房间,哎哟,不得了,衣柜里有老鼠啊,没有小偷啊。快点快点把衣柜打开,把衣柜门打开啊,这个小孩在里头一放出来,第一口气把蜡烛吹灭了,就跑掉了。跑掉了,这丫头又叫,真的有小偷啊在衣柜里出来,那不管他怎么叫,有小偷没有小偷不管了,反正出来了。跑回来了,到家找这个老子啊,大小偷,到房间一看爸爸躺在床上睡觉,还睡得很舒服。他就把小偷爸爸叫醒,你怎么搞的呀,教我,你是带去教我,你把我。这个爸爸说你回来了?对。他说你怎么样出来的呢?他说我就这样乱搞。他说好了,你毕业了。他说学佛就是这样的,你们看学佛就要学小偷,跳出三界外没有固定的方法,不管你密宗也好,净土念佛也好,止观也好,参禅也好,怎么样跳得出来你就成佛,你学小偷也可以,你学老鼠叫也行,你念咒子也可以,念佛也可以,打坐也可以,拜佛也可以,不定的。现在佛就在这里,把我们带到房间里,他说这个也不是,因缘不是,自然不是,静坐不是,三昧不是,说你老人家的佛法在哪里?他不说,就要我们跳出来。你看到吧,他说非因缘非自然性,一切否定,都不是,你去找在哪里。但是他已经告诉我们了,有个东西,这个东西找到了一了百了就成佛了,此所谓《楞严经》的密法。好了。我们看他在意识方面再给我们分析。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他说你了解的我们人有个意识。法:外面一切事物、物理世界、人类世界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理,合起来就叫做法。因为有意识思想,外面有一切物、一切理、一切事,意和法互相为因缘,“生于意识”,一生意识就有我们意识的思想。 “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这个同上面一样,反问阿难,你说这个意识究竟在哪里?等于现在的人问这个意识在脑神经里起作用啊?当然不是心脏起作用,是前脑?还是后脑?还是唯物还是唯心的?现在的问题是讨论这个了。当时三千年前没有这些学识,人类没有那么复杂。所以佛只从现状来讲,他说你那个意识思想以什么为界限呢? “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这一段我们注意啊,他说我们的思想感情是意识自己生出来的吗?“于汝意中”在你的意识作用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一定有你的思想引起才有意识作用。这话怎么讲?我们大家都坐在这里啊,诸位,你们想不想家里啊?我这样一讲都上当了。你看大家都想到家里那个影像了,因为有个家,有这个思想这个思量的作用,现在一提到家里,马上我的家里电灯关了没有?出来门锁好没有?“于汝意中,必有所思”。这个思量作用“发明汝意”才起了意识作用,有思想才能发起了意识的作用。所以西洋哲学家比格尔(笛卡尔)就讲我思则我存,我有思想所以有我,那是意识境界,我思则我存。换句话说比格尔的境界我刚才把他的价钱讲得太低了,他不只懂到第六识,第七识他懂了,思量意识他懂了,他只懂到第七识。等于王阳明,我们中国的理学家王阳明,叫良知良能,也是第七识这个思量作用。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意根,有思想就有我,就有意识,“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如果没有前面一个依他起,唯识讲依他起,没有前面一个思想作用引发,那个意识形态就不会构成了,“若无前法,意无所生”意识形态不会构成。“离缘无形”离开了思想因缘,我们的意识状态没有了。“识将何用”这个意识没有用。所以我说讲意识很有趣的。 我们讲一个宗教意识,在这里可以谈了,有些地方不能讲,讲了人家要打死我。呵呵。这个世界上帝、菩萨、宗教很好玩,都是人类的意识造成的。你看我们也有上帝哟,中国人的上帝玉皇大帝,什么样子?中国人的样子,五缕长须,那个眼睛、眉毛也都是中国人的样子,当然也象我这个样子,立起来很凶相。然后头戴中国人的帽子平冠,穿的中国道袍是玉皇大帝,我们一看噢这是上帝,欲界的。西方人那个上帝高鼻子,蓝眼睛,那个就是欧洲人的样子,白种人的样子。东方人阿拉伯人的上帝啊,一块大布缠在头上,胡子是那么弯弯的、翘起来,像印度人脏兮兮的那个样子。西方人的天堂是西方人的样子,中国人的天堂是中国人的样子,中国的地狱是中国人样子,西方人地狱是西方人的样子。西方有神通的人有很多啊,美国也很多呀,那些女的会算命,你去问她,你呀是印度人投胎的呀,你那个丈夫呀是前生你的太太。她从来没有讲过你是中国人投胎的,因为她从没有到过中国,她那个意识形态里头没有个这个形象,她就起不来。所以人类的一切宗教家每一个上帝画的都不同,不相信,你想的鬼呀的同我想的鬼两样,因为我见的鬼呀不是你见的那个鬼,所以你的活见鬼不是我的活见鬼。哈,每一个人意识形态都是自己捣鬼,懂了吧? 所以意识思想,所以你看到的菩萨不是我看到的,我看到你们诸位都是菩萨,活的菩萨,你们看到的他萨菩,他菩萨也两样啊,我们这里这个面孔圆的,有些地方方的、长的,你看那个佛像啊,泰国人塑的就是那个泰国脸,马尼拉那些地方塑的佛像就是他那个样子,中国人塑的就象中国人的样子,不过都笨笨的,大肚子,好象猪肉吃多了,到了五十多岁的样子,就象他一样(指弥勒菩萨像),中国样子,弥勒菩萨是印度人是不是这个样子?这些就是“意法为缘,生于意识”由你思想形态引发了意识的思想,所以佛学是很科学的呀,它是破除迷信啊,真正信一个如来,菩提真理啊,找你生命的本来,那个才是真佛啊。所以你懂了这个道理。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卡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gk/6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八字命理逻辑学,风水五催密法
- 下一篇文章: 国画蜜蜂和丝瓜的写意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