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正面,mm,青铜浇铸

作者:泰蕾莎·迪弗莱纳

藏者:于福辉

《耶路撒冷》背面,mm,青铜浇铸

作者:泰蕾莎·迪弗莱纳

藏者:于福辉

一枚《耶路撒冷》章牌

原文

安德烈·乔拉基

译文

于福辉

在我的摇篮旁边,我确实听到过“耶路撒冷”的名字——勒鲁沙莱姆——冠在我的姓氏之前。我母亲和以色列的众妇女一样,为那住在耶路撒冷的天地的创造者而欢呼,因为祂让她生了一个儿子,所以她将祂尊为大。她的祷告受到了“诗篇”中诗句的启发,就如同玛丽亚在过去唱的福音书中的赞美诗。

但是圣殿被毁了,我们被流放了,记忆必须弥补人类历史的缺失,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阿尔及利亚的艾因-特穆钦特的一小部分希伯来人一直生活在耶路撒冷的时代:我们用这座城市的语言背诵我们的祈祷文,唱诵着圣经,大卫王曾在基督之前一千年建立了这个犹大国的首都。我们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列王、以色列先知的同时代人。我们的记忆是他们的故事、语言和作品坚不可摧的宝库。我们按照他们日历节奏生活,庆祝他们的节日,哀悼他们的悲剧。

每年八月九日,在我们这里是一个沉重的哀悼日。当我们从一个日落到下一个日落而禁食时,我们如同相信我们的母亲刚刚去世。悲哀把我们撕碎了,我们每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提图斯率领罗马军团,催回了耶路撒冷,烧毁宫殿,将圣殿化为灰烬,这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70年(即公元70年)。但我们把它当作一个当代事实,当作我们生活的中心戏剧,唯一的目的是等待我们永生伴侣的复活。

明年,我们怀着这样的希望生活在耶路撒冷!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们千年的固执会是多么的乌托邦、甚至疯狂。在我们每一次的祷告中,这一呼声都是从我们的胸口发出的,在复活节的晚上,我们的祷告更加热烈和有力。在我们最痛苦的时刻,我们知道这座城市,作为它的上帝、它的语言、它的人民的遗孀,几乎不会错过它复活的约定。我们的生命只允许这个承诺的化身,别无其他意义。

后来,我非常激动地发现耶路撒冷的存在,它被铭刻在西方基督教的光辉里,在大教堂的雕塑、绘画、彩色玻璃窗画、以及许多博物馆的杰作中。因此,我们希伯来人梦中的耶路撒冷,除了“住”在我们的贫民区,还“住”在别的地方,因此,在我们的家园之外,在它的先知和使徒的见证下,它使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动力充满生机。有多少巴黎人知道,巴黎的夜与昼,是由在耶路撒冷作王的二十八位犹大国国王守护着的,他们就站在巴黎圣母院的门楣上面,他们不是法兰西国王,只因他们是基督的列祖、是希伯来人米利暗的列祖,耶稣由此诞生。圣母院,如同圣城耶路撒冷中轴线上的其他教堂一样,设立着一座住着它的神的圣殿,这位神成为希伯来人和基督教徒的神(Elohim),以及穆斯林的真主(Allah)。

我说,城市复活了。一个世纪前,福楼拜曾说在耶路撒冷“一切都在腐烂,狗死在街上,宗教仅在教堂里”,而当时皮埃尔·洛蒂看到“一个伟大的圣影,下一代甚至看不到它的踪迹。“

这座献给正义与和平之神的城市有着最悲惨的历史,四十次被觊觎它的帝国征服和再次征服,这些帝国包括巴比伦和波斯、希腊和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塞尔柱和土耳其,他们的连续统治使它沦为废墟,几乎在历史的桎梏下湮灭。这个垂死的城市,被英国人改造成一个殖民地小镇,没有人能够据理相信它的复活。

看哪,她还活着,我们在她的城墙里,这座充满痛苦的耶路撒冷城,又用三千年前自己的语言歌唱,是从地上万国中被掳之地返回到他们的首都的新的人民的口发出的。

希伯来人从个有着多样化传统和历史的国家回来,在这里恢复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尽管有33种不同信仰的基督徒与所有种族的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所有仪式相互摩擦:这是一个缩影,每个人都别无选择,只能努力寻找共同生活艺术的新航程,从现在起,这是地球生存所必需的,并使新耶路撒冷成为一个真正的星球团结的实验室。

只有天才才能在一枚章牌的铜版上表现出如此多的痛苦和欢乐,才能在章牌上刻下一段历史,如此惊人地呈现在众多男女的心中,并与它的遥远过去,与它的起源、衰落和复活的基本节奏紧密联系在一起。泰蕾莎·迪弗莱纳的手在这里知道如何翻译一个充满灵性的城市的精髓、一个所有时代的人的聚集地:在它的街道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类,从穴居的人到原子时代的人,所有的建筑,从仍然有人居住的洞穴到摩天大楼,所有的种族和所有的宗教都聚集在他们圣地。在这些地方,依然能够觉察到先知和使徒的存在,他们用他们的信息来表明他们的存在。如今,在城市复活之时,比在它的起源之时,它的变化更加现实,更加不可阻挡。

是的,迪弗莱纳的才华知道如何在此章牌上留下印记,该印记为巴黎圣母院在复活和审判时从坟墓中冒出的死者的雕塑序列。因为在这里,就在这里,在这个复活的城市中,一个曾经垂死的民族与它的土地,语言和文化一起重生。从他的流亡中走回来,一个新人已然站在他重建的城墙上、在新土地上、在他永恒的天空无法比拟的光辉下。是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的城市再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向本世纪提供了团结与爱的拯救的终极机会。

《耶路撒冷》

正面,从橄榄山俯瞰耶路撒冷:金门、圣殿广场、圣墓……背景是马克楼(最后晚餐厅)、希律宫殿。文字:耶路撒冷。反面,约沙法谷,押沙龙、雅各和撒迦利亚三座墓碑(前景),背景:许多无名坟墓。

《耶路撒冷》正面,mm,青铜浇铸,古铜上色

《耶路撒冷》背面,mm,青铜浇铸,古铜上色

《耶路撒冷》正面,81mm,青铜压制,古铜上色

《耶路撒冷》正面,81mm,青铜压制,古铜上色

·END·

往夕回眸?卿点悦读

--------章牌艺术--------

光与暴力美学的大师:章牌背后的故事

飞翔的翅膀:一枚章牌背后的故事(视频)

章牌是爱:一枚章牌背后的故事

并不稀有的“支那事变纪念章牌”

一家三杰:一枚章牌背后的故事(视频)

伊娃·沃恩“妇女选举权章牌竞赛”得主

一间自己的房间:芬克的章牌艺术(视频)

奥列格与以色列章牌艺术教育(视频)

日本造币局“国宝章牌”系列(视频)

安吉洛·格里利的章牌艺术(视频)

“时间和永恒”波兰章牌艺术展(视频)

国际章牌联盟第24届大会“章牌与当代艺术”展(视频)

章牌制作之三与孩子一起参观巴黎造币厂章牌车间(视频)

章牌制作之二现代章牌制造工艺(视频)

章牌制作之一古典章牌的翻砂浇铸工艺(视频)

FIDEM大奖得主艾莉·巴尔特斯

FIDEM大奖获得者濑田哲司

怀念德国著名章牌师海德·多伯考

弗洛伊德的章牌(译文)

日本艺术章牌协会理事长的信

上美出版社九本“影响力艺术丛书”

英章协会之《海豚》

德国著名章牌师海德·多伯考与她的动物作品

(视频)德国章牌师安娜·弗兰齐斯卡·施瓦茨巴赫:年萨特斯奖得主

年萨特斯奖的得主-德国章牌师安娜·弗兰齐斯卡·施瓦茨巴赫

一个艺术家家族的“远航”

夜晚的灯火

日本艺术章牌协会_(续)协会活动

日本艺术章牌协会_JAMA

童趣盎然的卡尔·皮尔

“花丛”中的诗人

“傲娇男”的画室

《神秘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章》

李万春与《京剧脸谱》首日封

《她已经八十岁了》

FIDEMXXXV_国艺章联卅五会掠影

Mashiko的章牌艺术画廊

克劳斯的《建筑大师赖特》

贝梅尔曼斯的《窗边女人》

克里茨的《舞蹈学校》

华托的魅力

珀尔修斯与安德罗墨达

枫叶国的章牌之母—多拉

犹如盘古的《阿特拉斯》

大英博物馆里的“种子”

铜板上的创意浮雕

八角形的“热铜”章

雅典娜眷顾的贝纳尔

国章联卅届铜章《重建/修补》

库蒂里耶与波氏“恶之花”

塞尔的“双城记”I神秘的肖像

樓寳善:中國手雕美逹意的發展前途

普瓦莱拉的《中转》

樓寳善:雕刻師MauriceCHARON

贝尔蒙多的父亲

樓寳善:我的老師PierreRODIER

樓寳善:雕刻師HubertLARIVIERE

樓寳善:法國造幣廠總雕刻師EmileROUSSEAU

樓寳善:Ma?tre-graveur雕刻師JackiMauviel

樓寳善:章牌雕刻師SylvainBret

唐诗"乐章"话马勒

圣-琼?佩斯在北京

吉斯蒙迪的《米开朗基罗与昼》

樓寳善:雕刻師BernardBouyon

特莱姆瓦的主题

雨果和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三个半—司汤达章牌小史

樓寳善:巴黎造币局的“中国人”THIéBAUD

布沙东的“四季喷泉”浮雕

西卡尔的战争纪念碑

沙金的《奥威尔》

沙金的《博纳科夫》

沙金的《马克吐温》

沙金的《文森特与提奥》

又一枚《梵高》

拉沃尔的《德加》

拉沃尔的《藤田嗣治》

沃尔蒂的裸体之美

德维涅的《母亲》系列

施瓦布的《母亲》

普吕多姆的《母亲》

洛斯特的“动物园”

“小”先生的《野马》

“巴士”先生的《马》

西蒙的画家《科林》

莱迪的《达芬奇》

当热的浪漫主义画家《籍里柯》

贝茨纳的古典音乐大师《瓦格纳》

加尔迪埃的《劳特累克》

加尔迪埃的《甘地》

加尔迪埃的《艾吕雅》

迪弗莱娜的《佛陀》

迪弗莱娜的《卡帕多西亚》

布拉塞与毕加索

玛格丽特的《贝多芬》和《马》

当热的“安培”铜章

当热的"名人堂"之拿破仑

当热的“克莱贝尔将军”铜章

当热的“布鲁塞医生”铜章

当热的“夏多布里昂”铜章

雨果与《世纪传说》

--------尋兿之旅--------

一方铜墨盒引出的家族故事

仁義為友”銅墨盒随考

“駿聲自製”銅墨盒之小難題

宴池啓南銅墨盒之臆考與佐證

樓寳善:我的繪畫觀

两幅浮世绘版画考

铜墨盒上的友谊

持申徒镇叹申徒

法源寺的铜镇尺

杂物堆中的大文豪泰戈尔

景德镇试验瓷厂的《背鹅童子》

加尔贝的插画艺术

卡西米尔的版画成就

访艺术家楼宝善《国画油画铜版画中国法国加拿大》

陆征祥家族墓庐

纪念陈忠实先生

法文版《白鹿原》连环画

--------非洲艺术--------

楠普拉的木雕艺术

奎莱面具

卢巴人的木雕枕头

松耶人的蠡纹面具

卢巴人的“拨浪鼓”

维多利亚湖畔的度假酒店

非洲木雕初探

彼此的记忆,就在指屏间

山水之音轩主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gk/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