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没有开放前,有人认为孩子中,老二比老大聪明,老三比老二聪明,最小的比谁都聪明,如不放开二胎,国民智商会渐渐下降。这个理论是否科学暂且不论,但今天要说的伏尔泰的确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最小的那个孩子,也是最聪明的那个。

01“精神王子”

伏尔泰的父母,虽然不是巴黎显贵,但也是很富裕的人家,他家里兄弟姐妹五个,最后夭折了两个。伏尔泰出生于年,也就是17世纪末。他性格桀骜不驯,比较冷漠固执,他喜欢探究事物的真理并对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别。伏尔泰长了一双敏锐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并且很难妥协。他的一生好斗、狂热,最后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走向成功。

伏尔泰

伏尔泰生长在十八世纪,这一时期的法国,启蒙运动已经深入到社会各方面,十八世纪中期,正是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伏尔泰的成功,也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了。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为自由和平等作战的人们,人们称他为“精神王子”。

02“两足禽兽”的由来

十八世纪的法国,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快速崛起,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地位。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像伏尔泰这样的中产家庭,也属于被剥削被统治的阶级。所以,伏尔泰对政治上的不平等深为不满。他认为自由与平等是人生来就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上天给的,即“天赋人权”,他认为自由和平等只受法律的支配,不受教会的支配,政府是保护人们权利的机构,不是剥夺人们权利的机关。

当时的法国受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连国王的任免也由天主教会控制,天主教会是法国最大的地主,并控制着国家的税收。当时的天主教会正在借上帝的名义无休止的盘剥农民和资产阶级的收入,以供他们奢侈腐化的生活,他们还利用宗教信仰让人觉得这一切都是合理的。

罗马教会规定天主教的教士不能结婚,实行禁欲主义,文艺复兴运动就对此做了批判。不过,伏尔泰本人觉得宗教的禁欲主义对社会的安定是有帮助的,让他不满的是:教会宣传禁欲,自己却暗渡陈仓。典型的就是小说《巴黎圣母院》里的副主教克罗德,他道貌岸然又虚伪,因为得不到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进而迫害死了她。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罗马教会提出的很多道德理论,果真是用来束缚别人的。于是,毒舌的伏大诗人给了罗马教会“两足禽兽”的称呼。

《巴黎圣母院》剧照

03《巴黎圣母院》的世纪: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封建统治者与罗马教会早在十一世纪以前便达成了利益共识,但他们之间其实也有权利的争夺。不过,他们在盘剥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方面的做法是一致的。

封建统治者与罗马教会骑在农民和资产阶级头上的行为,让伏尔泰深恶痛绝。于是,在法科学校经常旷课的他,开始了为捍卫真理而写讽刺诗的生活,他想“对抗一切”,用思想来抨击社会的丑恶和不平等。从此,罗马教会的恶梦开始了。

伏尔泰曾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

但很不幸,他的笑容并没有战胜一切,就像他对罗马教会深恶痛绝一样,罗马教会也对他的思想深恶痛绝。他很快就因写诗讽刺当政者被流放了,有的人因为祸从口出,从此关紧了嘴巴或不谈政治,所以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碌碌无为,但伏尔泰却越挫越勇,似乎对讽刺上了瘾。

法国等级制度下的生活漫画

年伏尔泰的讽刺瘾又犯了,这次写诗讽刺的是宫廷腐化的生活,这一次他被捕了,并被关进了初中历史书提到过的巴士底狱,在大牢里住了11个月。巴士底狱是罗马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地方,同时,也是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所以,后来巴黎人民起义的第一站就是攻占巴士底狱,因为这里关押着的人是指点江山的人物。他们出几部书,就能让一个国家的人民思想和行为混乱。

有的人,分明没有人关押他们,但他们偏偏用迂腐的道德理念为自己设置一座无形的监狱;但有的人,即便身陷囹圄,也没有人能关住他自由的心。伏尔泰身陷囹圄,却没有闲着,他在被关押期间写了他的第一部剧本:《俄狄浦斯王》,他在狱中写剧本时,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影响十八世纪的笔名:伏尔泰!

话剧:俄狄浦斯王

年,伏尔泰第二次身陷巴士底狱,关了一年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流亡期间,伏尔泰写下众多著作,体裁涉及史诗、悲剧、历史、哲学等等。如《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伏尔泰后来在凡尔纳定居并全心创作,“精神王子”用他的思想抨击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揭露封建专制政府草菅人命的罪行;歌颂理性和民主政治,成为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后世人给予伏尔泰最高的评价是: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年,伏尔泰以84岁的高龄,回到阔别29年的故乡。此时的巴黎,各种矛盾正一触即发,法国大革命即将来临,巴黎人民对这个“欧洲的良心”给予热情的欢迎。

伏尔泰去世11年后,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曾两度关押过伏尔泰的巴士底狱,虽然当时这个监狱里只有七名政治犯,但它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开始了。起义者高举平等、自由的旗帜,经过惨烈的斗争,最终实现了伏尔泰民主政治的主张,经过法国大革命,罗马天主教会被置于王权之下,资产阶级掌权后,罗马天主教会成为被统治阶级,天主教再也无法像过去一样支配人们的思想和政治。

法国大革命

美国在新冠病毒发生后,为追求自由而拒绝隔离,他们高呼:没有自由的隔离等同于监禁。说明自由是多么美好的东西,当然,维护自由,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伏尔泰和他的国家,都曾为自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其实,在自由的同时,自律更难能可贵。心若自由了,何来监狱?

参考文献:

1.伏尔泰简历.名人简历[引用日期-12-31]

2.伏尔泰的名言.伏尔泰的名言[引用日期-11-13]

文:陈贤

哲学的故事:伏尔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现代西方哲学家的故事总论正版书籍淘宝¥15.6¥39.8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jd/1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