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想主义者决定去环游世界贞观TA
??长按左侧小程序码进入购买页面?? 关于旅行和艺术,好似每一个人都能说上一句,但对于如何在精心准备的旅途里享受到最美的时光,获取到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故事,我们却都少了点方式和方法。 基于此,我们也意识到,尽管很多人都不太在乎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相对于“细嚼慢咽”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但是渴望美,永远好奇的心却总不会变。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不浪费每一次弥足珍贵的旅行机会,更好的享受那段时光。 感谢沣东地产对本期「贞观TALK」的支持 前不久的「贞观TALK」,我们请到了集艺术家、建筑师、旅行家身份于一体的张弛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 以下是现场实录的文字版。(有删节) 大家好,我是张弛,非常开心大家能在如此炎热的夏天依旧来到这里听我的分享。 首先我想了想,该怎么形容我自己呢,周边人给了启示,他们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后来我一想,确实是。 具体来说,其实就是易冲动。这么一听,好像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哈哈。 至于题目上讲的,为什么是十二年,首先我想给大家看张图。 年我踏出国门,留学法国,八月二十五号的时候落地,从巴黎机场到市中心的途中,我看到了一张海报,这海报是柴姆苏丁的展览,首先我本来就特别喜欢这个艺术家,于是我就连忙去看了他的展览,当时看到确实非常心血澎湃。 而巧合的是,今年6月份,我从巴黎准备回来的时候,在巴黎当代美术馆,我又再次看到了这张画。前前后后的12年,好似一个轮回。 于是我就想把这十二年,分成各个阶段。希望通过不同的故事和经历,以及遇见的人,还有同时期自己的作品,找到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1 年我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毕业,我读的是建筑学以及建筑设计,当时想留学法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便宜,不少人可能会笑,但这是真的,法国跟其他很多国家比起来确实还是很便宜的。第二是因为大家都在说法国是世界文化之都,是最浪漫的国家。所以我当时选择法国,主要就是因为这,因为我也想知道法国到底有多浪漫。 那时候第一次出国,选学校的时候,我挑了一个城市叫克莱蒙费朗,当时并不了解这座城市,我周围很多人也跟我一样,完全没听过,但我为什么会选。说实话,那时候只是因为城市的名字好听。 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城市被法国人称为Lavilletriste,也就是悲伤的城市。 至于城市为何悲伤,首先他的建筑全部都是黑色的,因为他是用死火山喷发后积下的火山岩做建筑用料,所以不光是居民楼,包括市政厅、教堂、剧院、学校这些都是黑漆漆的。而人们也都生活在这些黑色房子里,上学的时候,遇到雷雨交加的天气,我就会跟同学一起找座高楼,站在上面看整座城市,不瞒大家伙,阴森森的,还有点害怕。 试想一下,每天你看到的都是满目的黑,不悲伤也能被环境给感染悲伤了。但因为我是第一次出国,因此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兴奋,于是我就在这座城市里展开了我的学业和创作。 那时候,我租了房子做工作室,除了完成学业,很大原因是还想接着搞绘画创作。 那时候的风格受到所在城市和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比较多。画面多是大红大紫,基本全是一些自己情绪的抒发,兴奋地状态加上被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影响于是形成了我的用色风格。 年8月份的时候,我继续在这座城市里进行我的学业。但同时期,我的父亲和他的朋友赵教授也来到了法国。 于是,我们一起开始旅行,不仅是法国,还有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用了20天的时间,我们走访了60座博物馆。 因为我们的时间行程都特别紧,所以那短短的日子里,我们大概看了10万件作品。当然,要是让我现在来讲这10万件东西,一是我的确记不住,二来肯定是讲不完。 但我印象里有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因为我们有三个人,但只有我父亲带着相机,于是我们三一起看博物馆,但我父亲每次看东西看的都特别仔细,最后一个出来。于是,我跟赵老师我们俩就坐在博物馆外边的马路牙子上等他。 然后,每次我父亲出来,就给我们两个拍一张照片,所以我们当时就有了一个口号,叫,“把道牙子坐穿”。 随着60个博物馆的结束,于是我们也拥有了60张坐道牙子照片。 看完这些,我想说的是,人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展览看多了也是,也容易消化不良。用一个词来说,就是“积食”了。 但有一个展览,一个艺术家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这个艺术家叫弗朗西斯·培根。 那时候我们在意大利米兰,看了他大概60多幅作品,当时他画里表达出对二战后的一种恐惧,还有画面里的空间感,以及一些比较激烈的情绪,都深深震撼了我。 因此,这个时候我的艺术创作并不是我选择的我想怎么画,而是某一个风格引领我,因为那些东西就在哪里真实的存在着,影响到我,甚至于这之后的五到八年时间里。 所以经过这次展览,我的画风也就变了很多,从变形到拉长,我也做了一些空间的尝试。 后来我也在想,其实有时候某个人的画风,就是被某种东西某一个人某一个艺术家甚至某一个艺术流派牵引着走的过程。 2 接着我想说理想,年的时候,我完成了在克莱蒙费朗建筑学硕士的学业,于是又面临了选择,是继续待在这里,还是换个地方。 想了想后,我觉得应该去巴黎,城市大,人也多,那才是我施展拳脚的地方,于是七月多,我就去了巴黎。 去之前,跟大家一样都是听巴黎,这地方多好,多壮阔,多美丽,多浪漫,但自己脑海里从来没有一个实际的印象,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感知过。 于是,在把所有事情办理妥当之后,我决定好好看一看,走一走,认识一下这座城市。 的确,巴黎被大家说的太多了,各种文学作品也好,还是影视影像也罢,让我来讲的话一来我不是专业的,二来我也讲不出。 所以,我就想说自己那时候感受到的巴黎。 第一个是艺术。当然,首先我去法国,去巴黎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里插一句,大家去一座城市,不管是旅行还是定居,首先得有自己的目的,之后你才能更有意义。 印象最深的是,巴黎人民对艺术的狂热,他们很多人为了看一场展览,两三个小时排队是很平常的事情,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广场上,晚上十点的时候还能看到很多人在艺术馆前面坐着等。所以这是法国人对艺术的热爱给我的第一次冲击。 第二点,我想说底蕴。巴黎市中心有座小岛,叫西岱岛,我们熟知的巴黎圣母院就在哪,当然我不是想讲圣母院,我是想说这座岛上的一个小酒馆。 小酒馆的墙上,挂着一顶帽子,这顶帽子是拿破仑的,当时我就被触动了,这么一个破旧的小酒馆,里边竟然有拿破仑留下的东西,不得不说,这里真的有底蕴。 第三个,我想说历史,巴黎美院后边有一堵墙,上边有块地方写了unmètre,这个意思是一米,表明一米大概就是墙上的那么长,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一米,年的,也是现存唯一在原址的长度计量单位。世界上第一个一米随便的被镶嵌在巴黎的街头,这历史真是叫人惊叹。 第四个,我想说自由,很多人都说巴黎很自由,但究竟是怎么自由呢? 我想说一个故事,巴黎有个公墓,拉雪兹公墓,和咱这边不太一样,因为他那里经常会有游客去,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墓园,每个人的墓碑都不一样,而且还葬了很多名人。 这里,我只想说一个人,他叫吉姆莫里森,60年代大门乐队的主唱,一个特别著名的摇滚歌手,这个人27岁的时候因为酗酒过量在巴黎不小心英年早逝了。 当时因为这个人实在太火爆了,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去世,于是跑到墓地把他的墓掘开,所以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陵园里其它的墓盖都是完好的,就他的被刨开了。 至于现在,他还在不在里边,这我也不清楚,但是,让人特别感动的是,每次去到那个地方,你都能看到无数的歌迷给他的墓地上搁着不同的花,点着蜡烛,轻声唱着他的歌曲,非常感人。 所以,巴黎的自由,真真是让你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自由,甚至自由到了疯狂。 最后我想说浪漫,不少人觉得浪漫是鲜花红酒巧克力?当然,我不否认这些,只是浪漫在巴黎人眼里可不止这点。 每年8月,法国人的度假时间就到了,他们会出门旅游,但总有一些人出不去,他们得维护整个城市的秩序。 于是,巴黎市政厅就给塞纳河两边铺满沙子,摆上阳伞,供这些人休息娱乐,享受生活。在我眼里,这就是浪漫,是融入日常无处不在的浪漫。因为浪漫不是一小会,而是这座城市整个的属性。 3 年,因为我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富裕,于是我就找了个事务所的工作,事务所虽说在巴黎,但是他的总部还在克莱蒙费朗,然后负责的项目又在大连,于是我就开始三个地方的来回奔波。 但我一直没停止画画,而且09年最难忘的两件事,都是和艺术相关。 第一件事情是,我卖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画,这幅画是在一个小酒吧里卖掉的。法国人有在酒吧里办艺术展览的一个传统,那时候我跟酒吧老板还算比较熟,于是我就拜托他,看能否在他那办一个展览,没想到,开幕式那晚就有一个60多岁左右的老奶奶看上了我的画,然后当机立断的买走了。 那时候,我对自己完全没有什么职业规划,当然我现在也不知道那位老奶奶的姓名,但是这件事对我的触动真的很大,巴黎人他们对于艺术的这种热爱,以及喜欢一件作品就愿意立马付费的行动确实能让人感动。 第二件事还是和艺术有关,当时我有一幅画在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的时候被一位年轻的女士看上了,她特别喜欢,就问了价钱,但是因为她也不是很富裕,所以就问能否分四期来买,我问她为什么要分四次啊,她说,我每月的花费都是算好的,所以每个月只能攒出一点点的钱来购买这幅作品。 我当时一听,真的特别感动,因为她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支持自己喜欢的艺术家,来买自己认同的作品,这确实很不容易,于是我就说,别说4期,你分8期我都愿意给你。 也就是这两件事情,让我感触都特别的深刻。 4 接下来,我想讲我进入的另一个阶段。 年,我在法国的工作和学习都几乎告一段落了,于是我就回了西安,那时候回来后,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当老师。因为刚回来,所以课并不多,于是我就开始画画.当时那组画很大,差不多是两米七×六米三的一组画,所以大概有6个月的时间,我都在跟那组画做斗争。 之后的年,我都是一个投入作画的状态。 而年,我又得到了去法国的另一个机会,学校方派我去法国格勒诺布尔学习生土建筑。 于是,我就来回两地跑着,就这么度过了两年。 但行走的意义在哪里,我一点都不知道,因为我实在太迷茫了。常年奔波,再加上各方文化的不同,我整个人就是一种很不愿意跟人交流的状态,除了日常的上课,其他时间我都把自己关在画室里疯狂画画。 那时候的画也特别闷沉,虽然天天在画室,但是2年里我就画了6幅画,因为整个人实在是太痛苦了。 年的时候,我就想着,我是不是得做点有仪式感的事情来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从出国到年,7年的时间,都没有剪过头发。别人长发及腰,我是长发披臀,于是我就想着,我要不试着剪个头发,指不定心境就变了,于是我就叫上我的父母,然后还搞了个仪式,想着剪断我这三千烦恼丝。 当然,不止剪,我还剃了个光头,不过,事实证明,仪式感这东西确实没什么用,该迷茫人还是会迷茫。 所以,忠告大家,头发不易,且剪且珍惜。不过,这之后又有件事改变了我。 5 年7月的时候,以前我们一起做建筑的一个团队有一个项目,邀请我一起去。在广西门等村,是一个乡村建设的项目。 虽然在乡村,但很重要,因为副总理要亲自去检验,而且给的工期特别短,也就80天。然后他们就问我去吗,我说去。我没多想,因为觉得自己已经这样了,再难还能难到哪去,于是我就收拾收拾去了,之后才发现那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项目。 那栋建筑在村子中心,是几组房子连在一起,我们需要把它改造成一个活动中心加茶室的功能,供当地居民活动。 除了设计还得加上施工,整个一共就80天的时间,做过设计的人其实都知道,建筑设计是个非常精密的活,我那时候手里只有一张草图,没办法,已经接了再说放弃,肯定不可能了,所以我就真的抓紧一切时间来做事情。 白天盯工地,晚上解决白天遗留的问题,边啃馍边设计细节,工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但我们是铁打的,不能倒下。 7月份的南方天气,又湿又热,我一个北方人,压根适应不了,最先开始我还穿个背心什么的,后来实在没办法,背心也穿不到身上了,一个月就晒到像黑煤窑出来的人一样。 我们同事来看我,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后来在一堆工人里发现黑黝黝的我,他们笑了,我也笑了。 好在最后终于完满的做好了,而且还收获了很多友谊。 说起我们的改造,我真的很自豪,因为我们将村子的这个建筑整个70年代的记忆都保留了下来,换句话说,我们尽最大的可能保留了他原本的结构和形态,将实用性与美观性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因为都是最小程度的改动,以留住记忆。 当然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也刨出来了很多老的物件,比如石磨石盘等,我们都把它留了下来,后来还做了洗手池。 18年的时候,我特别想念这个房子,于是我就又回到了当地,令我觉得特别欣慰的是,这座建筑还在,不像有些乡村建设项目,评比完了或者检查完了,就被拆除了。 而且它不仅在,还被当地居民充分的应用了起来。所以这个东西能够留下来,特别不容易。 那时候因为一直在工地,当地的孩子天天过来找我玩,我们熟到他们都管我叫老张,所以后来我们要走,他们都舍不得,我也特别难过,他们给我写了很多纸条,还说老张,你还要回来看我们啊。 于是就有了下边我们一起的合照。 所以这整件事情都很让我感动,这些孩子10年,20年后,他们回来,还能看到这栋熟悉的建筑,属于自己村子里的记忆,光是想想这件事情都觉得很美好。 这件事情做完之后,我就突然醒悟了,我不该再做加法而是应该做减法。 6 接下来我想讲讲自己的旅行。 说起旅行,其实我一直在路上,但途中有三个国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个是马达加斯加,很多人在电影里听过这个名字,但是想必都和我一样,对其从来都不了解,但即使不了解,我们也该多去看看,不要只专注于眼前。 于是,我就去了这个国家,这一次的旅行,让我看到了原来人还有这样的一种生活。 我们每天在城市里,学习工作,享受这个变迁发展的社会,但是马达加斯加好像停滞了。 给大家看点照片,这是我从机场出来见到的景象,实在不敢想,这么窄的小道竟然是机场“高速”,但这却是事实。他们的大马路窄的可怕,不仅如此,旁边就是晒被子的,而且人也走,车也走,甚至牛也走。街道上随处可见牵着猪牛的人,这是我的第一感观。 第二个,是他们的“超市”,毫不夸张的讲,连小卖部都算不上。 当然,他们也有好的建筑,市政厅,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建筑物,但路上随处可见的,却都是光着脚的孩子。 可能我们看第一眼,觉得这些人也太贫穷了,但他们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们对生活的需求特别简单,只要今天吃饱了,就很开心。因为这就是一个农耕社会,而待久了的我,也觉得我们也不能用固有的价值观去衡量他们的生活方式。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候我们包了一辆车,一路走着,有很多孩子围住了我们讨要东西,因为我听不懂他们讲话,所以我以为他们是想要钱,但是司机告诉我,他们只是想要我手里的空瓶子。因为他们有些村庄离水源特别远,所以他们需要容器来运水。 因此,没有到达那个地方,是完全无法了解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群人,生活非常简单,并且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问题,所以那时候我拍了一张照片,我给他配了一句话,叫:我没有自行车,我也不打算追上你。 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吸引和打动了我。平平淡淡但又容易知足,每个人眼里的纯粹和天真都能让人很感动。 有人说,人类文明起源于非洲,我想说,人类的艺术可能也起源于此。 为什么呢,其实有很多例子,我放几张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些图左侧是马达加斯加随处可见的木雕,而右侧则都是一些大师的绘画作品,有毕加索,巴斯奎特,莫迪里阿尼,贾科梅蒂等艺术大师。 你会发现,在这些当地人制作的雕塑与和欧洲的大师作品里其实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虽说这里的人民可能连艺术这个词都不知道,但是他们最纯真的想法却恰恰是艺术最本源的诉求。 第二个我想讲的国家是法属留尼汪岛。 这个国家特别小,它的面积和毛里求斯几乎差不多。 而且这个地方是一座活火山的岛屿,但为什么活火山跟前还能居住人呢,原因在于,它的火山口坐落在山顶上一个巨大的盆地里,而盆地只有一个开口,所以每次它喷发的时候,岩浆就顺着那个小小的开口从一边流走了。因此,人只要绕开那个口就会很安全,所以,在流岩浆的那边,道路很破,没有建筑。 那么那个盆地是什么样子呢?说老实话,有点像月球。坑坑洼洼,也不见大面积的草木。 当我爬到火山口的时候,多米宽,米深的大坑,爬上去没有说兴奋,很有成就感,反而是很强烈的震撼和肃然起敬的庄严。 大家可以想象,盆地里面还冒着烟,地心里面有悄悄涌动的力量,这时候除了觉得自己实在太渺小,自然太伟大之外,什么想法都没有了。 但是还是能感受到生命的强大,因为那些没有被岩浆掩盖的地方还是在默默的生长着自然的力量,一些小草小花都在抓紧一切能量赶紧长出来。纵使指不定什么时候火山还是会喷发,再一次灰飞烟灭,但他们都依旧努力。 所以,人类在世界上真的是特别渺小的存在。 年,我去了印度。 印度这个国家,不得不说真的很神奇。首先我们都知道他历史确实很悠久,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当然他伟大的建筑和历史我就不多说了,但我想讲两点,一个是恒河。 我去过非常多的河,尼罗河,塞纳河各样的,但讲真,从来没有一个民族真像歌里说的把河当作母亲。 但对于恒河,印度人却真是这么做的。在瓦拉纳西这个城市,五千年来人们每一天都在这条河周边活动,白天沐浴,晚上他们会在在恒河的数个码头进行恒河夜祭,大概一个多小时,天天如此,对着一条河,表达自己的感激。 所以我想他们内心的那种信仰,确实让人很敬畏。 其次,信印度教的人,对于牛是很看重的,因此,在那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各种牛,在河里跟人一起洗澡的,在客厅的,在大街上溜达散步的牛,跟狗抢食的……各种牛,几乎无处不在。 所以,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他们对牛崇敬的那种程度,对于他们而言,就像心里的神一样。 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有个人他做了卷饼,把自己能吃的最好的菜放在了卷饼里,但是他竟然不是做给自己,也不是给家人,而是先给牛,但是牛一直不吃,他就追着喂牛,喂了3次,牛就生气了,一扭头把他的饼顶到了地上,然后他看牛确实不想吃,就很无奈的捡起来,然后放进自己口袋里,很失落的走掉了。 所以,这么多的事情,都告诉我,印度它的历史和文明是一直植根在心里,然后一点一点延续下来的。 碍于时间的原因,这几个国家的事情暂时讲到这里。 至于近两年,我想谈自己的回归,不是说人在哪里的回归,而是心灵的回归。或许我们都听过,最伟大的哲学命题就是认识到自己是谁。 我是一个艺术家,是一个建筑师,是一个教师,也是一个旅行家。但最终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改变不了自己的思维,也改变不了周遭和容貌,但我能做什么呢? 在经过这么多事情,走访了这么多地方后,我最终回归到了自己的文化中来,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传统的延续,就是在自己文化里的传承,因此我找到了让我站住脚的东西。 当然,光有传统的延续还不行,还需要更新,以当代的语言说当下的事,那些可以继续更新的传统才有了可以延续的价值。 时间过了这么久,我的画也在不断改变和重塑着,从激烈的情绪性表达到云淡风轻的抽象山水,我用了12年。而这12年的故事,我也想分享给每一个热爱艺术,热爱旅行的人。 所以最后我想借用电影《冈仁波齐》的一句话作为今天的总结: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谢谢大家。 整理:汤加版式设计:霹雳 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jd/6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护照签证新政策打算出国的
- 下一篇文章: 中国护照大升值最新最全的免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