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北京手足癣专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710.html 轻松学《文钞》 每周三集文字请参看下文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如诚法师译法明法师校(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年的那篇稿中,对于教、行、理这三方面,只是针对“教”这方面进行了讨论。现在这篇稿将教、理归为“教”,将行、果归“机”来说明。所谓依着经教才能正确地修行,修行圆满方才能证得圣果。)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佛陀所说的经教,经教中的义理、依义理而起行持,行持后所证的圣果,这教理行果四者是佛法的纲要宗旨。而忆佛念佛的修持方法,则实在是得道的捷径。在过去,无论修哪一个法门,都是教、理、行、果四者都全体具备。但在现在,如果舍弃净土法门,就不能证得道果了。这是因为离佛世太遥远了,人的根机陋劣,如果不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决定难以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而所谓的净土法门,因为能够普遍摄护上、中、下三种根机,大大超出律、教、禅等宗派,实在是诸佛以彻底的大悲心,给众生示现本具的体性,汇聚三乘五种根性的众生共同归于净土,导引上至圣人下到凡夫,共同证入真常佛性。九法界众生离开此法门,向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弃此法门,向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都趣向净土,千经万论处处都指归极乐。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自从《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后,尽十方世界海的诸大菩萨,没有一个不求生西方净土的。由本师释尊在祇树给孤独园演说《阿弥陀经》以来,凡是西天东土的一切佛法著作,最后都归结到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粤自大教东流,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身菩萨也。自从东汉佛教流传到中国,东晋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创建莲社开始,一呼百应,天下修行者无不追随远公芳踪修行净土法门。之后对于弘扬净土法门功德显著的人,北魏时有昙鸾大师,昙鸾大师是个高深莫测的人,曾因办事去南梁谒见梁武帝,事情办完后又回到北魏。受大师道德感召,梁武帝时常面向北方作礼说:“昙鸾大师,真是肉身菩萨啊。”陈隋则有智者。唐则有道绰,踵昙鸾之教,专修净业。一生讲净土三经,几二百遍。绰之门出善导,以至承远,法照,少康,大行,则莲风普扇于中外矣。由此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密修显化,自利利他矣。陈末隋初,则有智者大师。唐朝,则有道绰大师,他依从昙鸾大师的教法,专修净业,一生讲净土三经二百多遍。道绰大师门下有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到承远大师、法照大师、少康大师、大行大师的时候,净土念佛的风气就已经传播到九州内外了。从此,各宗各派的善知识,无不是自己秘密修行净土,并劝人念佛往生,以求利益自己也利益别人。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著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说到禅宗,如果单提向上,则万法皆空,连佛都没有实在的,更何况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就真谛上讲,一法灭则种种法灭,即所谓真如的实际境界,连一粒微尘也没有,这是彰显诸法的体性。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显性具也。但是,如果就禅宗的修持方法而论,则一法也不能遗漏,一日不劳动就一日不吃饭,更何况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呢。这就是俗谛的立一法,法法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即是事修和体性全具备了。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五蕴而觅心性,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但未广显传述,故非深体祖意,则不得而知。如果非要抛开俗谛来论真谛,那就不是真谛了。譬如,抛开四大五蕴去寻觅心性,身体既然不存在了,心在哪里?如果说俗谛当下就显明真谛,才是真实的真谛。比如在眼说见,在耳说听,就四大五蕴之身而显示心性,这一点是以上各位禅宗祖师都密修净土法门的主旨思想。但是这并没有广为开显和传播,所以如果不能深入地体会祖师的意趣,就无从知晓了。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务密修,以净土见佛,尤简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可以见其梗概矣。在百丈禅师订立的祈祷病僧、化送亡僧的清规里,都是规定念佛回向西方净土,又说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以及真歇清了禅师认为,净土一法主要是接引上上根器的众生,附带接引中下根器。又说洞宗所有的徒众,都应该密修净业。因为修持净土见佛,比禅宗更加简易。又说诸佛诸祖,无论教下还是禅宗,都修行净土法门,一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从这里可以看出净土法门修学的梗概了。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书传扬。又恐学者路头不清,利害混乱,遂极力说出一四料简偈。可谓提大藏之纲宗,作歧途之导师。使学者于八十字中,顿悟出生死证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等到唐朝末年永明延寿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才公开地垂示法教,著述弘扬净土法门。又怕修行人路头不清,利害关系混乱,于是就极力说出《四料简偈》,真可谓是大藏经的纲要主旨,歧路众生的修学导师。(《四料简偈》是“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为使学者从这八十个字当中,顿悟出生死证涅槃的要道。他的救世婆心真可谓千古未有啊。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圆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则,楚石琦,空谷隆等,诸大祖师。虽宏禅宗,偏赞净土。永明大师以后的诸位禅宗祖师,都公开地着重赞叹净土法门。比如长芦宗赜禅师、天衣义怀禅师、圆照宗本禅师、大通善本禅师、中峰明本禅师、天如维则禅师、楚石梵琦禅师、空谷景隆禅师等,诸位大祖师虽然是弘扬禅宗,但是都着重赞叹净土法门。至莲池大师参笑岩大悟之后,则置彼而取此。以净业若成,禅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到了明代的莲池大师参学于笑岩德宝禅师,大悟之后,就搁置禅宗专修净土。因为净业假如能够成就,禅宗的境界自然能得到。如同在大海中洗澡的人,必然是用到了百川之水;人已经在长安含元殿中,就不需要再问长安在什么地方了。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从此以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无一不是这样。必须根据不同的时节因缘采取合适的办法,以适应众生的根器。如果不能这样,那么众生就不能得度了。自兹厥后,佛法渐衰。加以国家多故,则法轮几乎停转。虽有知识,各攻其业。以力不暇及,置此道于不问。有谈及此事,闻者若将浼(měi)焉。幸有一二大心缁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灭,使来哲得闻,实莫大之幸也。从此以后,佛法渐渐衰微,加上国家多灾多难,佛法的传播几乎中断。期间虽然也有善知识各自修持,但对弘扬净土法门的事情却无暇顾及。偶尔有谈到的,听的人也大都迷迷糊糊。幸好有一两个发大菩提心的出家在家佛子,将净土经论刻板印刷,流通世间,使佛与祖师的言教不至于泯灭,让后来的有缘人能得以闻法,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颇生信向。十余年来,悠悠虚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东,由北至南,往返万余里,阅人多矣。我以阐提的根性出家,自己揣度根性平庸陋劣,罪业深重。所以对于禅宗、教下这两种法门,根本不敢妄想去修学。惟独对于依仗阿弥陀佛的慈力,带业往生这一法门,很有信心。虽说十多年来,我悠悠泛泛虚度岁月,丝毫没有得到益处,但是从陕西到浙江,从北京到普陀,来回行走一万多里,也算阅人无数了。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其中有平时自认为通宗通教,看净土法门如同不净之物,唯恐沾污了自己,这种人到临命终时,大多是手忙脚乱,呼爹叫娘。其有老实头持戒念佛,纵信愿未极,瑞相不现,皆是安然命终。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tínɡ)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其中也有老实巴交但持戒念佛的人,即便是信愿没有到极点,临终也没有瑞相现前,却都能够安然命终。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因,心性之水本来澄清,由于起了分别而昏动不明;意识海中波涛奔涌,因持佛名号而逐渐平静。这就是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了。伏愿和尚发菩提心,宏扬此法。倘净土经论,尽皆通彻,则何幸如之。若或未尽钻研,或恐违背本宗,不敢称性发挥,当权将宗教两门工夫,暂时歇手。乞愿和尚您发菩提心,宏扬净土法门。倘若净土的经论都能通达透彻,那是再幸运不过的;如果还没有钻研透彻,或者恐怕违背原本的宗派,不敢称性发挥,那么应该先将禅宗、教下这两门的工夫,暂时放下。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赞之所以,四众遵违之利害。则不被门庭隔碍,而敢于一切禅教律人前,称性发挥,无复畏惮矣。凡是有阐扬净土的经论,心平气和地去读,使得褒扬禅宗,贬抑净土的念头不再有。一定要去深究佛和祖师着重赞叹净土的原因,以及四众弟子尊奉或违背的利害。这样就不会被门派之见所阻碍,而敢于在一切禅、教、律等宗派的人面前称性发挥净土的义理,再也没有什么畏惧忌惮的了。然净土书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断疑生信,尤推或问,直指,合论,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然而净土方面的书很多,最重要的是《净土十要》。其中尤其推崇的是《净土或问》、《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西方合论》,这些都是对断疑生信最有力度的。其外净土圣贤录,历载诸菩萨祖师居士妇女,及恶人畜生往生事迹。读之则知历代禅教律诸四众求生净土,如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此外《净土圣贤录》,记载历代诸位菩萨、祖师、居士、妇女,以及恶人、畜生往生的事迹。读后就知道历代禅、教、律等四众弟子求生净土的,如同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而龙舒净土文,言浅义周,词详理备,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若欲普利众生者,此书万不可忽也。而《龙舒净土文》,言词浅显,义理周全,词句详尽,法理完备,是接引初机的第一好书。对于想要普利众生的人,这本书千万不可忽视。(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寿不过三十八,今适满其数。恐无常倏至,所以专持佛号,预待临终。我过去曾经遇到过一个善于算命的人,说我的寿命不超过三十八岁,现在刚好满这个岁数。恐怕无常突然到来,所以专持佛号,提前准备临终。设无常果至,则后会无期。兼欲雪在家毁谤佛法之罪,故不避忌讳,略采野芹,献于饱餐王膳大富长者座下。祈悯而纳之,福我秦邦。假如无常真的来了,那么我们后会无期。我又想忏悔洗脱在家时毁谤佛法的罪过,所以冒昧地略说我的浅见,献于广学博闻的您面前,祈愿怜悯纳受,造福我陕西一方众生。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则净土兴而宗风不坠,众生福而国运常亨。所谓移花赚蝶至,买石得云饶。书此大旱望雨之诚,用卜同归莲邦之庆。祈垂海涵,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遵照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恪守莲池大师的遗嘱,使自他都同出生死,人道和鬼道众生共生西方。这样净土法门兴盛而禅门宗风不衰,众生有福而国运常久亨通。所谓“移花赚蝶至,买石得云饶”。我以这如同大旱祈望下雨一样的诚心,并以预期将来和您同归莲邦的欣喜,衷心希望您海涵,那么法门有幸,众生有幸!《印光法师文钞》白话广播工程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广播工程”于年1月1日正式启动上线连载。 项目缘起故事:献礼弥陀圣诞,我们要搞个大事 随着录制进度,每期作品完成后,将第一时间在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jd/7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阅教育法国哲学教育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根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