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法国启蒙运动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06期。臧峰宇(-),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政治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 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中抨击时弊,揭示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力图在反对王权、神权及诸多特权的过程中建构一种新社会制度。其中,机械唯物论与经验论和理性主义构成启蒙时代重要的哲学理路。在法国启蒙思想盛行的时代,空想社会主义是“直接从法国唯物主义出发”的。在分析法国启蒙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质的基础上,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只是一场“市民社会的革命”,它不具有普遍性承诺,因而需要进行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解放。马克思在人类解放理论中提出了政治哲学的总问题。 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唯物主义;法国革命政治学;空想社会主义;人类解放理论 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法国启蒙思想家以反封建主义、反蒙昧主义的笔触照亮当时的法国社会。他们在对法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中抨击时弊,揭示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强调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集道德与政治于一体的公意。与同时代的唯物主义以理性方式发现社会运行规律一样,机械唯物主义与经验论和理性主义在反对王权、神权和诸多特权的过程中成为法国启蒙时代重要的哲学理路。无疑,以圣西门和傅立叶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在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现实的同时设想了一种更合乎人性的理想的社会结构,他们希望以平等和知性的思路建构和谐的社会共同体。然而,青年马克思并未直接接受这些见解,他认真研读了法国启蒙思想文本并做出了独到评价,在批判借鉴法国启蒙思想、法国唯物主义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渐生成了更具现实性的关乎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理念。 1 法国启蒙思想的知性维度与激进维度 随着近代欧洲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起,崇尚科学知识逐渐成为时代潮流。笛卡尔开创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哲学理路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石,这种17世纪的形而上学倡导普遍怀疑,并提出对“我”的主体性理解,从诞生起就遭到伽桑狄、霍布斯、爱尔维修等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抵制。体现这一时期对传统和偏见的质疑,同时兼具整理科学知识的风尚,最典型的莫过于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这套包括35卷、至年才全部出版的辞典汇聚了一个“百科全书派”,他们强调理性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彰显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知性维度。 法国当时是一个封建农业国,约万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5%,全国40%的土地由僧侣和贵族占有。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享有不纳税等特权,第三等级和城市平民负担沉重,在思想观念上还受到封建神权的统治。受苏格兰启蒙运动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意识到探索真理与归纳经验知识的重要性。达朗贝尔在《哲学原理》开篇就将其所处的世纪称为“哲学世纪”,孔狄亚克在《人类知识起源论》中试图证明新兴的科学知识何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样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爱尔维修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一致,强调由理性决定的法律决定一个民族的风俗和道德。至于曾被免除军医职务并被迫逃往荷兰和德国的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人是植物》中的观点显然受到笛卡尔的“世界是机器”“动物是机器”等观点的影响,他基于大量解剖学实验表明,物质是自然界唯一的物体,认识能力是人体的机能,思维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显然,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人是植物》与霍尔巴赫的《自然体系》都实现了英法唯物主义的结合。 此时,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代表了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高度,他们形成了一种反思辨形而上学的唯物论体系,从物质本体论角度论证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摒弃了一切超自然的观念。霍尔巴赫在近代哲学史特别是认识论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物质一般地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1](P),这几乎是哲学家第一次对物质作出规定。总体而言,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强调世界的物质性以及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生活中各种现象汇成一个系统,生命处于进化过程中,事物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具有必然性的秩序,理智是以感性的理解为基础的。这些观念使唯物主义和唯灵论的差别昭然若揭。 由此,法国唯物主义者在宗教批判中形成了无神论主张,例如,狄德罗将神看作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不可理解的字”[2](P),他进而主张地上的王权和天上的神权是一对孪生兄弟。在拉美特利看来,无神论的宇宙是快乐的。爱尔维修揭露了世俗宗教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强调美德不应在宗教而应在实际利益中得到体现。霍尔巴赫则写道:“在每个国家里都树立了两种不同的权力,以神本身为依据的宗教权力,几乎永远驾凌于君主的权力之上。”[3](P)这些宗教批判思想理性而激烈,恩格斯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迄今为止不仅按形式,而且按内容来说都是法兰西精神的最高成就……在今天看来它们的内容仍有极高的价值,它们的形式仍然是不可企及的典范。”[4](P) 在此基础上,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强调哲学的现实性,他们将幸福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力图实现“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为此向往人人自由和平等的社会。例如,爱尔维修认为劳动是实现幸福生活的手段,需要是人类的老师,人们为了生存,必须结为社会。因而,他反对专制统治及其教育模式,将道德和政治立法结合起来,认为只有在遵循良法的国家,人们才能养成精神上的勇敢和坚定。在霍尔巴赫看来,“人从本性上说既不善也不恶。他在一生之中的任何时刻都寻求幸福,他的一切能力都用在取得快乐和逃避痛苦上面”。[3](P)“为了使自己幸福,就必须为自己的幸福所需要的别人的幸福而工作”。[3](P)霍尔巴赫强调情感的作用和自利的合理性,论证了合理的社会环境之重要性,认为自利应当与公共福利相结合。 同时,法国启蒙思想家对科学知识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jd/8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适合单身狗的情人节法国浪漫爱情电影附资
- 下一篇文章: 法国啄木鸟十大女星排名个个前凸后翘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