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3月25日,离开凡尔赛镇后,我们在通往巴黎高速公路边上的一个汽车旅馆住宿。

那座汽车旅馆,与高速公路服务区一样全封闭,看着就是一排排简易板房,上下两层,房间与普通旅馆标间无异,一个卧室,一个带淋浴的盥洗室,暖气与各种电器齐全。虽然不大,但还干净、舒适、方便!

那天,我们刚在房间里安顿下来,就听见外面有钥匙开门的声音,心里一惊,赶紧开门,屋外是一对中国夫妇。他们一见门从里面打开,也吃了一惊:“怎么?屋里有人住啊?”

原来,他们两人是刚到的来自山东淄博旅游团的游客,旅馆前台分给他们的房间就是我们这间。我拿出钥匙与他们的一对,号码竟然一样。

都是老乡,好交流,我让他们去前台问问,是不是发错钥匙了?他们走了!

大约十分钟左右,有人敲门,打开一看,唉呀妈呀!一个高大健壮的黑人Woman闯进来。着着实实把我和可宁吓了一大跳。

黑女人见我们惊愕,忙示意没事。她指指我,又指指她手里的钥匙,我赶紧把房间钥匙递给她,她看了看两把钥匙的号码牌,连着几句“Sorry!”转身走了!

原来,是前台服务员错把备用钥匙发给了那对淄博夫妇,才闹了那么一出。哈!够吓人的!

那次欧旅,有三个晚上住宿汽车旅馆,那个汽车旅馆住了两夜,也是唯一住两夜的地方。感觉不错,尤其是早餐特别好,咖啡、牛奶管够,水果也多。

26日,是欧洲夏时制第一天。等于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原定7:00开饭,成了6:00。

所以,早晨一睁眼就到了开饭时间,也没法在旅馆里转了。吃了早餐去巴黎,赶到第一个景点浮宫旁的卡鲁塞尔凯旋门,太阳还未升起来。

巴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法国及西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世界五大国际都市(纽约、伦敦、东京、香港)之一,建都一千四百多年。

巴黎有记载的历史在西岱岛。据说,当时有几百居民,居住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旧城岛上。

公元四世纪,罗马人一个部落强占岛上高卢人的村庄,并建立“巴黎吉”人首府,巴黎从此得名。

公元六世纪起,巴黎成为法兰西王国首都,以后历代法兰西封建王朝均以巴黎为国都。

十三世纪,菲利普·奥古斯特国王下令修建城墙和防御工事,西岱岛人口增加,成为王国权力中心。

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巴黎遭到严重毁坏。战后弗朗索瓦一世再次定都巴黎并重修巴黎城。

年卢浮宫开始兴建。以后历代帝王,尤其是路易十四,不惜花巨资修宫殿、造花园、建广场。

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捣毁巴士底狱,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发表人权宣言,废除封建制度。年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

年拿破仑政变,五年后称帝一世,颁布“拿破仑法典”。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帝国垮台,路易十八建立复辟王朝。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路易·菲力普建立七月王朝。

年“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年拿破仑侄子路易·波拿巴政变,次年称帝建立第二帝国。年9月革命,成立第三共和国。

年德军占领巴黎,第三共和国覆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年第四共和国成立。年戴高乐将军受权组阁并制定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

26日,一天活动集中在巴黎市区,那是欧旅最忙的一天。上午8:00,我们赶到卡鲁塞尔凯旋门。

卡鲁塞尔凯旋门,又称小凯旋门,是为庆祝拿破仑·波拿巴年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的,正面对着法国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

小凯旋门,由红白大理石圆柱构成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淡浮雕。

凯旋门门顶,摆放了四匹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原物于年归还意大利,现在的是复制品,同时增添了一辆马车与和平女神像。

小凯旋门由皮埃尔·弗朗索瓦·封丹那和沙尔勒·拜尔西耶设计建造。可以说,它是罗马塞蒂米奥·塞韦罗凯旋门的模仿,包括仿造了塞韦罗凯旋门的纪念性建筑结构及其上面的雕塑饰物。(照片K01~04)

参观完小凯旋门,我们来到卢浮宫博物馆那座巨大的富丽堂皇的全玻璃金字塔建筑主入口处。

小姜介绍:“这座漂亮的金字塔主入口,是年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完成的,其中包括超过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大型地下建筑。这是我们华人的骄傲!”

是挺骄傲的,那座全玻璃金字塔建筑非常亮!如今它已是巴黎城不可或缺的地标性建筑。我们的卢浮宫之游,就从那个地标性建筑——全玻璃金字塔建筑主入口开始……(照片K05~10)

卢浮宫,又称卢浮宫博物馆,或法国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赛纳河北岸,建于年。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曾居住过五十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许多著名艺术家在此生活过。

卢浮宫整体建筑群,于拿破仑三世全部建成,前后经历近六百年。建筑分新老两部分,老部分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部分建于拿破仑时代。

卢浮宫整体建筑呈“U”形,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年8月10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卢浮宫,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索引”。人们到此,自然是为了亲眼目睹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同时也为了看一看卢浮宫建筑本身,因为它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近千年历史的见证。

早晨乘车去卢浮宫的路上,小姜告诉我们:“看卢浮宫主要是看‘仨娘们’!大家千万要记住,卢浮宫面积太大了,进去后一定要选准目标,不要乱跑!”

当时在车上觉得姑娘说话有点粗俗。而当真正进入卢浮宫之后,才觉得她的话太有针对性了!

卢浮宫9:00开门,在宫里规定时间俩小时,掐头去尾一个半小时,要在诺大的如迷宫般的游人摩肩接踵的宫里面找到那“仨娘们”,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那天在卢浮宫,国人见国人经典的问话:你找着几个“娘们”了?某“娘们”在哪儿?看来不只姜导,其它团也是如此,目的就是为了“强调”。管用!

起码,我们在卢浮宫里面目标是明确的。想想昨天在凡尔赛宫,除了对路易十四有点印象外,其它都是一盆糨糊,浆糊一盆。

那么,何为“仨娘们”?其实,就是卢浮宫最经典的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

参观卢浮宫,欣赏了三个经典之作,并与她们合影留念,卢浮宫之游也就圆满了。因为在有限时间内,你能欣赏到的作品也是有限的。

要知道,卢浮宫六个展馆,周一、周三开放,其余四天轮流开放,周日开一半,卢浮宫全部在册藏品四十多万件,每次展出能有几何?由此可见,世界上能够有幸目睹卢浮宫全部珍藏的人寥寥无几。

那天,9:00开门进入玻璃金字塔,安检、办手续再进入卢浮宫大厅,在那儿办理电子讲解器。然后,我和可宁开启了卢浮宫之游模式……(照片K11~20)

其实,进入卢浮宫之前,我们已看过简介,知道博物馆分六个部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塑馆和装饰艺术馆。

我们没时间一部分一部分看,只能按小姜提示,边寻找“仨娘们”,边走哪儿看哪儿了。

所以一趟走下来,“仨娘们”整明白了,其它似乎还是一盆糨糊、浆糊一盆。当然,收获还是有的,起码那些高大的雕塑和精美的油画,印象至深。

雕像馆有二十七个展厅,一千多件展品,作品主要是宗教题材,部分表现人体和动物。(照片K21~31)

油画更多了,有几个长廊两边挂得全是珍品。遇见对眼的,自然要驻足仔细欣赏一下。(照片K32~39)

那天,有两幅油画特别吸引了我:一幅是《蒙娜丽莎》对面展厅维罗奈斯的《迦拿的婚礼》,另一幅是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迦拿的婚礼》(也译《加纳的婚礼》TheWeddingatCana)是一幅内容取自圣经故事的油画作品,为意大利著名画家罗奈斯所作。(照片K40、41)

故事讲述的是圣子耶稣被邀请参加一场婚礼,但喜宴上一早便用光了酒,耶稣施行神迹,把水变成酒的故事(《圣经》新约《约翰福音》C2)。

对此画感兴趣,最初源于它的巨大。刚看完尺寸不大的《蒙娜丽莎》,猛一看那幅油画,差点惊掉下巴:妈呀!那画忒大了!

《蒙娜丽莎》高不过七十公分,而那幅画竟然是一天一地那么大。据说,当年运到法国时也不得不裁剪成两截才行。画面颜色还超级靓丽,好看极了!

边拍照片,边听讲解器介绍此画,听着听着我愣住了,那不是小时候听过的水变酒的神话故事吗?

只是,当时不知道那是《圣经》故事,也不知道那位把水变成酒的神人是耶稣。那次在卢浮宫,我找到了小时候神话故事的出处,很有点成就感!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Libertéguidantlepeuple),也是小时候见过,且不只在一本书或画册中见过,隐约知道是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作品。

那天,在卢浮宫看到此画,我很激动:原来此画在这儿?我在画前驻足了十多分钟……

与《迦拿的婚礼》我知道故事而不知道画不同,《自由引导人民》我是知道画而不知道画名字,那次在卢浮宫,把它们都搞清楚了。

小时候,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画中戴弗里吉亚无边便帽(Phrygiancap)那位年轻女性。她是克拉拉·莱辛,自由女神的象征。

她穿一件黄色连衣裙,腰部系一条腰带,连衣裙滑到乳房下边,袒露出双乳。她右手高举一面三色旗,左手持一把上着刺刀的式步枪……那幅画面,早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年5月1日,该画巴黎首展,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专门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年,该画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毋庸置疑,《自由引导人民》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浪漫主义杰作,它已成为法国“七月革命”的号角和纪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画中的自由女神也已成为法国不朽的象征。(照片K42)

卢浮宫三宝之一《胜利女神》雕塑最好找,她就在一楼雕塑长廊到二楼宽大的楼梯口处。

《胜利女神》雕像,年被发现于爱琴海萨莫色雷斯岛,又名《萨莫色雷斯奈姬像》。最早是碎块,后经修复才得以重新站立,但仍然缺头少臂。

雕像作者无考,年代也无定论,初步认定是公元前年作品。是小亚细亚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其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舰队而创作。

雕像最早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悬崖上,原为纯白色雪花石雕塑,由于长期浸泡爱琴海中,微生物繁衍与海水浸蚀,使雕像呈目前历史沧桑色。

奈姬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传说她协助奥林匹斯众神战胜泰坦巨人。在西方艺术中常以身有双翼,携带橄榄枝、月桂枝,手持竖琴吟唱颂诗的形象出现。

雕像构思新颖,底座设计成战船船头,女神挺立船头,激情四射——她上身前倾,健壮丰硕的身躯,协调优美的姿态,高高飞扬雄劲而硕大的羽翼,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

雕像构图完美,女神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和谐自然,腿和双翼波浪线构成钝角三角形,强化了前进态势。虽女神头臂缺失,但观赏者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

雕像结构流畅,女神巍然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以及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着生命的飞跃。

雕像雕技高超,海风从女神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她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

总之,艺术家在该雕像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将作品推向经典和不朽!(照片K43~48)

找《蒙娜丽莎》费了点劲,她藏在一个长廊侧面的展厅里,从长廊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才找到。

踮起脚尖从呜呜泱泱人群头顶上看过去,有点出乎意料:那幅画的尺寸比我想象的要小得多。

《蒙娜丽莎》,著名画家达·芬奇作品,塑造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女性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蒙娜丽莎,原名丽莎·焦孔多,年6月15日出生佛罗伦萨,十五岁时与丝绸商弗朗西斯科结婚。

结婚不久丽莎怀孕,弗朗西斯科喜不自禁,决定找个名画家把妻子的美丽模样永久保留下来。

经朋友介绍他找到了达芬奇。也巧,常年在外的达芬奇正好在家,闲着也闲着,便接了那一单。

时间不短,画作完成,取名为《艾尔沃思·蒙娜丽莎》。哇!年轻时的丽莎颜值极高:乌黑的秀发,褐色的双眸和饱满的嘴唇,一枚标准的佛罗伦萨美女!

按理说,此次合作圆满结束。但没想到,几年后达芬奇再画丽莎,第二幅才是著名的《蒙娜丽莎》。

时隔几年,达芬奇的绘画功力和造诣比之前精进了不少,也就解释通了为何长几岁的《蒙娜丽莎》,会比年轻版的《艾尔沃思·蒙娜丽莎》更出名了。

《蒙娜丽莎》中的丽莎,满足了人们对美德女性的审美和要求,她端坐在椅子上稍侧身体,脸和胸部微微向观者转动,左臂舒适地放置在椅子扶手上,从右手轻握住左手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端庄。

丽莎的手堪称世界美术史上最美的手,仔细看她的右手,非常有质感,你甚至能感受到一股生命力。

丽莎黑色服装和面纱头罩,是当时意大利最时尚时装,既给人一种宁静之感,又多了一份神秘之感!

其实,那宁静来自于达芬奇对人物及背景整体的调性统一;而那份神秘,则来自于——丽莎的微笑!

注意丽莎的眼神,有没有感觉到,她好像在看你的右边?(照片K49~54)

断臂维纳斯,也称米洛斯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大理石雕塑。

《维纳斯》雕像优美端庄,美得使人无法想象。因雕像在发现时折断了两个手臂,阿芙罗蒂德的罗马名字叫做维纳斯,于是她就被人们称为“断臂维纳斯”。

《维纳斯》雕像,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刻而成,站在鸡血白纹的云石底座上,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公认最美的一尊。

作为一座严格按“黄金分割律”雕刻的圆雕,可以四面欣赏,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断臂维纳斯都永远富于完整、统一和变化的美。以至于后世许许多多双臂复原设计,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

《维纳斯》面孔具有十分典型的希腊妇女特征:直鼻、窄额和椭圆脸型。那安详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之感。

她没有娇艳,没有羞怯,没有丝毫造作,她外在的比例与内在神韵,体现了千年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纯洁与典雅,形体美和精神美的统一。

罗丹曾说:“作品表达了古代最了不起的灵感,她的肉感被节制,她的生命的欢乐被理智所缓和!”

《维纳斯》半裸的躯体和半落的衣衫,既展示了肉体的美,又有所遮蔽,有所节制。它让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人物的内在神韵,而不仅是外在的肉体。

断臂美神的表情落落大方,宁静而脱俗,脸上露出一丝淡得几乎让人察觉不到的微笑,让人们从她的笑容中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正是那种超然神态,控制了赤裸身体可能带来的纯肉体的感官愉悦,将人的心灵世界提高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审美境界。

《维纳斯》的美是无限的,所以有人说她是一座纪念碑,有人说她是一颗出自于深渊的明珠,也有人说她是一部关于人类女性之美的鸿篇巨制……(照片K55~59)

K01——巴黎小凯旋门(左处远方是埃菲尔铁塔)(年3月26日)

K02——在小凯旋门前留影(年3月26日)

K03——小凯旋门(年3月26日)

K04——巴黎小凯旋门前合个影(年3月26日)

K05——卢浮宫广场北侧建筑(年3月26日)

K06——卢浮宫广场南侧建筑(年3月26日)

K07——晨曦中的巴黎卢浮宫全玻璃主入口建筑(年3月26日)

K08——卢浮宫透着晨曦的全玻璃主入口两边等待开门参观的游人(年3月26日)

K09——在卢浮宫全玻璃金字塔主入口建筑前留影(年3月26日)

K10——哈!还没开门呢!(年3月26日)

K11——进入卢浮宫博物馆玻璃金字塔下(年3月26日)

K12——在玻璃金字塔下留影(年3月26日)

K13——排队进卢浮宫博物馆(年3月26日)

K14——回眸一笑!(年3月26日)

K15——卢浮宫过道标志(年3月26日)

K16——从金字塔进入卢浮宫(年3月26日)

K17——卢浮宫大厅(年3月26日)

K18——装备电子讲解器(年3月26日)

K19——卢浮宫二楼内拍外景之一(年3月26日)

K20——卢浮宫二楼内拍外景之二(年3月26日)

K21——卢浮宫雕塑之一(年3月26日)

K22——卢浮宫雕塑之二(年3月26日)

K23——卢浮宫雕塑之三(年3月26日)

K24——卢浮宫雕塑之四(年3月26日)

K25——卢浮宫雕塑之五(年3月26日)

K26——卢浮宫雕塑之六(年3月26日)

K27——卢浮宫雕塑之七(年3月26日)

K28——卢浮宫雕塑之八(年3月26日)

K29——卢浮宫雕塑之九(年3月26日)

K30——卢浮宫雕塑之十(年3月26日)

K31——卢浮宫雕塑之十一(年3月26日)

K32——卢浮宫油画之一(年3月26日)

K33——卢浮宫油画之二(年3月26日)

K34——卢浮宫油画之三(年3月26日)

K35——卢浮宫油画之四(年3月26日)

K36——卢浮宫油画之五(年3月26日)

K37——卢浮宫油画之六(年3月26日)

K38——卢浮宫油画之七(年3月26日)

K39——卢浮宫油画之八(年3月26日)

K40——《迦拿的婚礼》(TheWeddingatCana)

K41——《迦拿的婚礼》(年3月26日)

K42——《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Libertéguidantlepeuple)

K43——攀登楼梯的尽头就是《胜利女神》雕像(年3月26日)

K44——《胜利女神》雕像底座是一首战船船头(年3月26日)

K45——《胜利女神》挺立船头(年3月26日)

K46——《胜利女神》塑像(年3月26日)

K47——在《胜利女神》塑像前留影(年3月26日)

K48——留影《胜利女神》(年3月26日)

K49——《艾尔沃思?蒙娜丽莎》(年轻时的丽莎)

K50——《蒙娜丽莎》(保存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即年长的丽莎)(年3月26日)

K51——在卢浮宫拍摄的《蒙娜丽莎》(年3月26日)

K52——从侧面拍摄的卢浮宫《蒙娜丽莎》(年3月26日)

K53——正面人太多,从侧面留个影吧!(年3月26日)

K54——留个影!(年3月26日)

K55——卢浮宫《断臂维纳斯》雕塑(年3月26日)

K56——断臂维纳斯(年3月26日)

K57——维纳斯(年3月26日)

K58——在《维纳斯》雕塑前留影(年3月26日)

K59——哈罗!《维纳斯》(年3月26日)

(下周五再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ly/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