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彭凯平教授积极心理
年5月11日,学堂在线携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及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特别推出专题讲座“疫情下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 彭凯平教授不仅给大家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意义和基本要素,更从实操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了控制消极情绪的“八正法”和产生积极情绪的“五施法”,和大家一起体验心花怒放的澎湃福流。 以下为讲座实录,约字。(全文读完约12分钟,也可以收藏起来慢慢阅读哦!) ▲彭凯平教授讲座视频截图 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战胜疫情、克服压力、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启迪?我们希望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每一位朋友都能在今天的讲座中获得一些积极的能量。 1 如何忘掉一头北极熊? 我们的人类社会充满了各种风险、磨难、挫折和打击。几千万年的进化历史已经在人身上形成了一套应激反应机制,当遇到风险的时候,我们应激反应三轴心(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压力激素让我们的感知觉更加敏锐,眼睛更加敏锐,耳朵更加敏锐。 我们的各种感知觉让我们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要不就是斗,要不就是逃,打得赢就斗,打不赢就逃。当我们做出反应之后,我们的所有的应激反应三轴心就开始放松,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准备下一次的风险来临。 ▲彭凯平教授讲座课件截图 去年流行这样的词:内卷、丧、emo,好像这些是新鲜事物。对于咱们年轻人来讲,你可能是头次遇到,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过来人来讲,我们经常遇到,而对于我们人类来讲,基本上我们人类的进化历史就是一部战胜危险、战胜死亡、战胜挫折打击的进化历史。 所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反应机制,而这个反应机制产生的压力激素需要行动才能够化解。 压力并不可怕,它有自然的应对机制,但是如果不能够应对不能够化解压力的话,长期以往就会产生各种身心的问题,包括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甚至过分的人可能还发生自残和伤害他人的冲动行为,这就是压力反应调节不当,那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心理学家已经试了几千年,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建议和方法,有些大家可能听说过,比如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还有阿伦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我们中国心理学家也为此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但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大家注意到我们现在的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自杀的现象反而上升,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肯定不能怪我们不努力。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年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魏格纳教授读了一本书《冬天的夏日印象》,作者弗雷多·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里提到:如果你努力不去想一只北极熊,结果你发现这个熊你怎么忘都忘不掉。魏格纳受此影响进行了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这就是著名的白熊效应。 ▲彭凯平教授讲座课件截图 在痛苦悲伤面前,无论怎么想都忘却不了,就像那些想忘掉渣男的女孩子,越想忘掉渣男,渣男形象越鲜明,时时刻刻都在烦恼你。 射击选手特别想要自己手不抖,越想努力控制抖得越厉害,想减肥的人越想减越减不掉,想戒烟的人越想戒也戒不了,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不太可能做同时矛盾的两件事情。 我们的痛苦创伤困扰,只会使这些问题以更加强烈的方式反弹,那么如何去忘掉这条白色北极熊呢?我不去想它,我去想什么?我想孩子的笑脸,春天的鲜花。灿烂的阳光。这就是给我们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启示。 我们以前教大家如何去压抑、逃避、控制、否定,结果越逃避问题越明显,我们不如用积极的一些体验来转移替代升华我们的消极体验。 2 积极心理学的四个要素 年,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提出:用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心理科学和实践重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ly/9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梦特娇进驻金铂广场活动这样送礼送特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