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812944.html

Hello大家好~这里是未来的医学生都,最近自学了一些有关于乳腺癌的小常识,乳腺癌作为女性患病率第一名的癌症,已经有了很多有效的筛查和治疗方法,在此分享给大家~(只是知识科普,一切以医生建议为主)

资料来源:斯坦福大学公开课、相关专业书籍以及百度百科

·近年来乳腺癌治疗技术取得的成就

1.改善医学影像技术和提高诊断能力

(乳房X线照相术mammographicscreening)

2.更多地应用系统疗法(systemictherapies)

3.更多的手术方案和手段

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

图示过程为癌细胞在乳腺导管中增长,造成非浸润性(non-invasive)乳腺癌,再发展成浸润性(invasive)乳腺癌。

并非所有患者都会经历上图的一系列变化,有些患者直接跳过了非浸润性的环节而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

·非浸润性乳腺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的区别

二者主要的区别就是非浸润性与浸润性,顾名思义癌细胞浸润的位置,以基底膜为标准,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叫浸润性乳腺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局限在基底膜以上以内,就是非浸润性乳腺癌。非浸润性乳腺癌也叫原位癌,这个时候癌细胞没有突破基底膜,可能就不会发生脱落、转移;浸润性乳腺癌,因为已经突破基底膜,很容易出现肿瘤细胞的脱落、转移。不论是淋巴转移还是血液转移,非浸润性乳腺癌相对于浸润性乳腺癌,治疗预后均较好,治疗可能只需要做手术,随后就复诊即可;浸润性乳腺癌可能手术以后,根据手术的分期,术后可能还需要做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术后辅助治疗。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

都简而言之,就是非浸润性乳腺癌可能不会转移,危险性较小;而浸润性乳腺癌容易转移游走,引起其他部位发病,危险性较大。

图示为DCIS与Invasive,即原发性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现率增长曲线。

发现率增长并不是一件坏事,尤其是DCIS的曲线增长,代表了乳房X线照相术可以很好地检测那些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微小的病症,并迅速诊断。但是发病率也的确一直在增长,情况不容乐观。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年公布的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

·目前的治疗手段

年前:全乳房切除术(mastectomy)

年及以后:乳房肿瘤切除术(lumpectomy)

(针对于乳腺癌早期(一期和二期))即所谓保乳术

临床试验表明,乳房肿瘤切除术和全乳房切除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而乳房肿瘤切除术可以保留女性的乳房,并且进行很好的术后整形,远优于全乳房切除术。

如果肿瘤直径小于等于5cm,大多数女性可以接受乳房肿瘤切除术。但若是肿瘤直径大于5cm,患者一般不适合用肿瘤切除术,而更适合全乳房切除术(防止癌细胞残留)。

接受乳房肿瘤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localrecurrence)

只接受手术和放射疗法(radiation)的复发率会比后期配以激素疗法(hormonetherapy)和化疗(chemotherapy)的复发率高出10%左右。

都所以接受乳房肿瘤切除术后,最好能配以后期的放射疗法、激素疗法和化疗。

·临床表现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都请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有无异常哦!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并时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cy/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