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工作保密原则困境与解决方法
摘要: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建立专业的社工关系需要遵守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而保密原则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伦理之一。社工在面对不同的案例、案主时,应该遵守职业伦理,严格保密。但是由于社工接触的案主在实际情况中会有特殊情况,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泄露,导致社工面临着现实与伦理的两难境地,面临着难以保障案主隐私的安全问题。本文将浅谈保密原则的现实意义、面临困境,并且针对困境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伦理,保密原则一、保密原则的概念及现实意义(一)保密原则的概念界定保密,就是保守事物的秘密,不使其泄露。一般意义上就是尊重他人的秘密,未经他人允许不能泄露,保护个体控制个人信息的权利。社会工作中的保密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有义务使服务对象在专业关系中透露的信息不被曝光,在教学或研究中对服务对象的资料做适当的保护,从而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在没有得到服务对象的允许或书面授权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不得把自己掌握的关于服务对象的私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但是,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即保密原则必须是以遵守法律和法规为前提的,而且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之初,就应当明确告诉服务对象这一点。即使服务对象没有明确的要求,工作人员也应自觉遵守保密原则,保守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在助人过程中透露给社会工作者的秘密资料。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除非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i](二)保密原则的现实意义保密原则在社会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保密原则可以最快得到案主的信任。社工接触到的案主大多有些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隐秘性,案主通常的表现就是不信任任何人。但如果社会工作者在最开始就明确自己将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那么就会在服务开始时最大程度上获得案主的信任,也有助于两人专业关系的建立,促进服务的顺利进行。其次,保密原则可以让社会工作者提供最高效直接的服务。在服务中,案主大多有些不愿透露给别人的信息,也会害怕社工在得知自己的信息之后泄露出去。严格的遵守保密原则可以让案主更清楚地陈述自己所面对的困境,社工可以得知更多的信息。社工在得知有关于案主的完整信息之后可以更好地针对案主的问题制定方案,案主就可以接受更好的服务。第三,严格的遵守保密原则可以塑造更好社工形象。对我国的社会公众而言,社会工作还是一种新的专业和职业。能否达到公众的服务期望,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他们的期望,取决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态度、服务精神和服务效果。虽然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助于解决问题和提升服务水平,但专业价值观在其中起的关键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在服务过程中充分展示专业价值信念,才能获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ii]社工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可以让案主得到更加满意的服务,这会让社工在人民心中有更好的形象,提高社工群体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二、保密原则实施困境及原因(一)保密原则面临困境保密原则虽然是社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职业伦理,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不易实现。社会工作者在面对案主时,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往往就会面临着如何遵守保密原则的问题。同时,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私人信息不断被泄露,案主的隐私可能也会在不知情中被泄露。(二)困境原因1.社会工作者本身缺乏保密精神。一些社会工作者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并没有经受过严格的训练,或者并不能严格的遵守职业伦理。在工作中可能就会出现不经意间将案主的信息甚至是隐私透露给别人。这时,社会工作者本身就是不遵守保密原则的。2.社会工作者服务情景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在服务案主的过程中本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但是案情中案主可能会有一些社会工作者无法解决的特殊情况,例如案主有严重的自杀倾向或者案主行为已经严重侵害社会治安。那么这些时候社工也会陷入是否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的困境。3.现代社会信息盗窃的频发。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许多工作已经可以在网上展开,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记录也多采取电子记录。但是科技的不断发展,带来的还有个人信息被盗窃,在网上个人毫无隐私可言。这种时候会导致案主的信息在社工及案主都不知情时被盗窃、泄露。这时,社会工作者也会被迫变成不遵守保密原则。三、如何践行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由于职业原因,具有比案主更多的权力,掌握更多的案主需要的资源、有权进行相关资源的分配、也有权了解案主的问题和秘密等。而案主是带着迫切的需要和问题来向社工寻求帮助的。案主会将生活中的秘密倾诉给社会工作者。在这个倾诉过程中,按住就会面临一种风险,即秘密可能被泄露,自尊可能被剥夺。[iii]为了让案主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应当有能力掌握并且正确运用保密原则。在遵守保密原则时,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社工首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养成,应该增强保密意识。通过专业的训练,充分了解保密原则的重要性,警惕秘密信息被泄露的渠道,避免在服务中对案主造成伤害。同时,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前,双方要签订一些保密条约,并且社会工作者要明确告知案主自己专业的职能范围。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案主的利益,也可以保护社会工作者的一些权益。(二)社会工作者要明确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抛却保密原则,维护案主或他人的重要权益。1.预防案主或已经可以确认的第三方可能要遭受到严重损害。例如案主在服务中透露自己将要自杀或者即将对他人造成严重危害,那么社会工作者可以不遵守保密原则以保护其生命安全。2.案主问题涉及到他人利益或案主行为已经触犯法律时。案主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利益损害时,社会工作者应放弃保密。同时,案主有杀人事实、谋杀计划、自杀计划、虐待老人和儿童以及其他重大犯罪行为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向公安或者检察机关报告,揭露与目标达成最必要、最少量且直接相关的信息。[iv]3.资料的保存与使用应规范谨慎。在服务中,无论是对于档案管理还是档案内容,社工应该遵循保密原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放入机密档案柜。当服务运用网络时,社工应该严格审核网上有关信息,在发送有关案主信息的邮件时,也应当实行文件加密。在使用案主信息时,应当进行适当处理,不得公开案主的真实个人信息。社会工作者掌握着案主的信息与隐私,就应当担负起保密的责任。保密并不仅仅是两者签订条约中的某一条款,更是社会工作者自身应当坚守的职业伦理,是维护案主让案主能够有更加良好服务的保证。参考文献:[i]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ii]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iii]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v]宋红源当社工“保密”两难袭来社会工作(实务版),.(1)延伸阅读(点击标题即可阅读)1.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双重关系2.社工专业边界关系的伦理困境及解决对策3.社会工作实务中保密原则的伦理困境及其决策研究4.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以癌症患者为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dl/7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盘南城低密洋房,京盛和府即将入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