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秒翻遍1w条笔记,独家密码译码
大象按:本篇文章来自《印象笔记打造写作系统》第9期学员黑白D乐章分享,他从一名印象笔记新手,通过28天学习全面进阶成为写作系统助教,形成了「密码」+「译码」的独特笔记整理方法。他搭建了私人google,让信息有序沉淀,然后建立了作品意识,把精力集中在创作上,通过作品给人生加码。相信通过黑白的故事,对你使用印象笔记和创作,都能带来一些启发。作者:黑白D乐章前言人类的大脑和计算机的CPU一样,天生不适合做记忆存储,而更擅长做思考判断。那些我们不经常调用的记忆,都会随着记忆的遗忘曲线慢慢淡忘,而CPU的缓存,也会因为新的数据,而删除旧的数据。所以我把今后想到的灵感记录下来,那一天,我望着再也不会失去的思想过程和自己得到的结论,开心了好久,直到现在我每当我想知道当时自己的想法记录,仍然可以随时再把这篇记录调取出来。就当我开始疯狂的记录我自己的想法,在网络上收集各种我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之后,我的数据开始变得非常的臃肿和杂乱,分类体系因为过于单一,以及各种问题,导致无法再使用下去。期间我曾在网上求助,几乎找遍了搜索平台的内容,无论是百度、知乎、贴吧、论坛还是抖音和B站,都没有符合我心里预期的答案。他们讲的体系和逻辑,不是行不通,就是讲的太浅,让我根本抓不住他们表达的逻辑核心。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到欢喜的写作实训营,不但将旧的分类体系的完善并升级,还让我明白了,即便我完成了私人搜索引擎的系统也并不是目标的完成,而是另一个目标的起点。标签做细分,笔记做流程我们知道,因为生活是线性向前发展的,所以我们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各种预判。就比如,我以前单纯的用笔记本去管理自己的笔记,刚开始,笔记的数量不多,几个笔记本就能完成所有的分类工作,各个笔记在我的管理下都井然有序;之后我一直使用这套分类管理我的笔记,如果出现新的类型,我就新建一个笔记本,再出现,再建一个。如此长时间以后你就能预想到,当笔记本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你就根本不愿意从这些笔记本里找你需要的笔记,因为,笔记本太多,根本懒得点开。我从实训营中找到一些范例,如图:因此我的做法是:标签做详细分类,笔记本做流程分类,标题做最后的定位。我的印象标签系统我的标签主要负责的是笔记的详细分类,在原有的PC文件夹式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标签特有的空间性质,可以让我在对笔记分类时不再纠结。比如:原来我在面对《可以节省一个小时的工作技巧》和《通过社会心理学研究经济》这种同时包含多种类型的笔记时,我会非常纠结是放在『分类1』,还是放在『分类2』现在,通过标签分类法我可以在一篇笔记上打上所有我需要的标签,从任何入口都能找到它:另外,再说一个铺垫,印象笔记标签的5个特性:标签的排列顺序只能通过名字的符号顺序排列;标签可以进行嵌套分层;搜索标签时,必须从标签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搜索,否则就变成创建新标签;印象笔记需要打出完整的标签名字才可以选中调用;如果已经敲出存在的标签名称的唯一的字符排列组合,直接敲回车就可以选中你所要的标签。以上我选择将我的标签命名分为了『密码』+『译码』的两部分。这样比起其他人的普通顺序排列,我的排列方式在使用密码调用标签时会更加方便。尤其是在利用『.』来代表套嵌的分层,我可以在两秒内调出任何我想要的标签,如图:我的印象笔记本分类由于我已经将笔记的详细分类工作交给了标签去完成,因此笔记本就不用再用细化分类的方式了。我的笔记本是按照我优化过的GTD原则创建的,目的不是为了将笔记本分类更详细,而是用另一个维度加强管理。如图:通过:『收集-项目-归档』的方式进行排列:需要整理和分类的笔记统统放进『收集箱』需要做的项目建立相应的笔记本放进『项目』已经整理过,或者完成的项目存入『归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可以时时刻刻把注意力聚焦在眼前的『项目』上,而不用去考虑其他的笔记,“纵使对方千军万马,我的眼里也只有你一个”就是这个意思然后在根据我自己的情况,增加一些相应的笔记本组合笔记本,这样我的笔记本分类就完成了。笔记本配合标签系统减少选择上面说的笔记本流程系统,搭配上我的标签系统,使用方法如下:『收集-项目-归档』正好对应着『未来-现在-过去』还没有整理的笔记,需要未来去处理,所以是『未来』整理好的笔记要收好,所以归档代表『过去』项目代表『现在』就不解释了当我要找某一篇笔记时,我首先要想,这是什么时间段的笔记:如果是『过去』的笔记,就去『归档』找如果是『现在』的笔记,就去『项目』找如果是『未来』的笔记,就去『收集』找很简单对吧?经过这样时间维度的筛选,我要面对的笔记数量就只剩一个时间维度的笔记了,接下来再用标签去筛选,最后我还需要翻看的笔记就被集中在一个时间维度的第一个标签里了。三项合一,打造我的私人搜索引擎有时候即便用了上面说的两个维度筛选后,仍然会有很多笔记让我翻找。所以我决定把笔记的标题也利用起来,作为第3维度的搜索条件:下图为我整理的欢喜写作实训营笔记本的笔记命名:这样通过『笔记本组-笔记本』-『标签』-『标题』这三个分类维度再配合『搜索关键字』就可以精确的找到我想找到任何笔记。这就是我想说的,我的印象笔记逻辑分类的核心原理。整理系统只是工具当我的这套笔记系统搭建完成之后,我发现它仅仅只是我管理笔记的工具,而我要做的是先把这个工具用好。另外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如何更好的整理,而是更有效的把我收集来的知识进行输出,也就是如何写作。写作其实是最好的实践和最好的输出,因为这世界上有一个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教”,教别人是让自己学习最快的方式之一。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一件事或者一个道理你明白和你会讲,你会讲和你能让别人学会,都隔着一大段距离。你要讲清楚一个技巧,必须把模糊的经验,似是而非的直觉,都提炼成确定性的技巧,你要把碎片化的思考,整理成系统性的框架,你要把案例总结成方法论,方法论总结出来,你还要找更多的案例证明你这样是对的.......否则,你在教别人的时候,会遭到别人各种Challenge。当你把别人说服的时候,其实我上面说的那些,你就都已经做好了。最近两年“刷认知”这个词特别流行,因为刷认知很容易让人产生快感,就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变聪明,感觉萌萌哒,这就是刷飘了。我一直提醒自己:少用自己学到了什么来安慰自己,多用工作上的真实成绩来验证自己。比如写文章的标题技巧有5个,写故事的结构有3种,学会很容易,只要你智商在线,都能明白。但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你能不能拿个那5个标题技巧拆解个标题,你能不能在写每一个标题的时候,反反复复的去想怎么用上这5个技巧,你能不能拿着那3种故事结构去不停的不断的拆解故事、仿写故事。如果你能长期的做到刷认知+持续的行动+持续的反思,你一定会成为你那个领域的高手。而这就是我在欢喜的写作实训营学到的最核心的内容『见感思行』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是这样,不实践,不出真知。听了那么多写作课,你有没有写过10万字?学了那么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jd/7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销的秘密,螺蛳粉和酱香酒的走红逻辑
- 下一篇文章: 新法必考16个行政处罚法必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