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派的叛逆男神LeCorbusi
文/王璐美编/刘娱 “他曾是20世纪20年代的功能主义者,欧洲现代建筑的先驱;40年代,他设计的马赛公寓成为影响粗野主义倾向的前锋;50年代,他又提出一个既非功能主义,又非粗野主义的朗香教堂。” 他,是一个“经常处于动态中的人”。 他是建筑师,也是城市规划师,作家,雕塑家,更是画家…… 在一个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建筑运动的高潮,而他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先锋。 他喜欢游历,善于思考,将建筑与城市融合在一起。 … Part1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前,以功能主义,理性主义为主的设计理念; 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后现代以及表现主义为主; 同时,他又引领了粗野主义的潮流。 在前一阶段中,用钢筋混凝土取代传统的承重墙,以钢筋混凝土柱子将建筑物支撑于地面上的设计(类似于现在的框架结构),最典型的代表是TheVillaSavoye()。 (作者自制模型) 当时的柯布,赞美机械美学,极力鼓吹要创造现代建筑,并认为传统的古典建筑完全可以被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所替代。此时,他的作品多体现着功能至上的纯净主义。(即:使用简单几何体构成简单模式)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柯布走向了他曾经所提倡的“纯净主义”的对立面。 LaChapelledeRonchamp()是柯布西耶设计理念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柯布西耶已经完全摒弃了古典主义。 朗香教堂的设计,充满着宗教的艺术气息,多处运用的象征手法,使建筑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比 ——建筑思潮的又一次“叛逆”。 Part2 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①他追求的不是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 ②建筑应该向机器一样放在任何地方,强调建筑的普遍适用性; 可大规模生产,外形简洁,内部如同复杂的机器。 “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萨伏伊别墅的外形轮廓比较简单,而内部空间则比较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细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 新建筑五个特点 ①底层架空(Pilotis) ②自由立面(freefacade) ③横向的长窗(ribbonwindow) ④自由平面(openfloorplan) ⑤屋顶花园(roofterrace) 模数理论 使建筑整体和细部尺寸与人体尺度相关,比例相符合,继承了古典主义的比例和数的理性以及人体美学观点。 城市集中主义者 在当时有一股反对大城市的思潮,而他又一次背向而行,主张对城市进行规划,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保证人口的高密度,并提出了高层建筑的设想。 在印度昌迪加尔的规划设计中,他以“人体”为象征进行城市结构的规划,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将城市划分为整齐的矩形街区,政府建筑群在城市一侧,自成一区。 马赛公寓是柯布对于组成城市最基本单元的一次探索,虽然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的行政中心建筑群,多被归为粗野主义,但它们对于城市的探讨,也是不容忽视的。 马赛公寓探讨了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单位——“居住单元”(带有服务性设施的居住大楼)。 一种竖向的居住小区模式,复式户型,三层一个公共走道。底层敞开柱廊,中间为住户,七八层为商店、公共设施,顶层为幼儿园。 粗野主义倾向 最早是由史密斯夫妇于年提出,此时马赛公寓已经建成,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已经动工,人们把柯布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的毛糙、沉重与粗鲁感与粗野主义联系起来。 内部空间与墙体交织在一起的塑性造型 主要著作 《走向新建筑》 《模度》 《光辉城市》 Part3 案例分析 1、莱蒙湖畔的双亲住宅(年) 这是是柯布为年迈的父母设计的小别墅。房子长20m,宽3m,建筑面积只有60m2左右。 面朝湖面的建筑南侧有一个柯布经典的横向长窗。院子南侧的围墙上开了一个观景窗,以将莱蒙湖畔的景色收入眼中。 2、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年) 这是柯布早期的作品,是建造在巴黎大学区的一座学生公寓,平面是不规则的L型,主体底层敞开,钢筋混凝土结构;2层以上是钢结构和轻质材料墙体。 (作者自绘草图) 建筑处理上,柯布采用的种种对比手法 (玻璃与实墙的对比、多层与底层的对比、平直墙面弯曲墙面对比、大体块与小柱墩的对比、规则空间与不规则空间的对比) 3、马丁岬的小木屋(年) 位于法国蔚蓝海岸的马丁角,面朝着一望无际的地中海,柯布把这座小屋命名为“度假小屋”(LeCabanondeVacances)。 LeCabanon的平面只有3.66mX3.66m,却集合了柯布西耶认为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两张硬板单人床,一张工作台,一些艺术品,一些收纳空间,当然还有一望无际的地中海。) 年之后,柯布几乎每年中都有半年时间会呆在这里,生活,创作。 也正是在这里柯布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4、拉图雷特修道院(年) 拉图雷特修道院位于法国里昂附近具有神圣意义的坡地上,建筑为四面围合的庭院式建筑,采用局部架空手法,混凝土骨架暴露在外,不加粉饰,具有粗野主义倾向。 建筑按照功能要求划分为三部分,围绕庭院布置,并在院子中加入十字相交廊道。 建筑体现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 1)体量关系上 ①基本几何体的对话 主体体量由四个规则的立方体按传统修道院围合方式围合而成,总体给人严谨稳定的感觉 ②奇异体量体的介入 基本几何体或几何组合体通过理性的变形,而依附于建筑主体周围或穿插于其中(院中的十字形相交廊道) 2)空间组织上 ①过渡空间 拉图莱特修道院,强调东侧主入口的过渡性空间,通过入口处的连续片墙,将外部空间与修道院空间区分,并使人们在“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空间中,按照有序的流线组织游走。 ②流动空间 在萨伏伊别墅中,柯布将坡道和旋转楼梯置于建筑中心位置,以此来组织垂直交通,颠覆的传统的空间静态模式,使空间具有动感。 拉图莱特修道院也有同样的处理方式,中央庭院的十字形坡道和旋转楼梯连接各竖向交通空间,持续改变着连续运动中认识的视角高度与角度,达到空间变化的目的。 而密斯的流动空间则是,将封闭空间打破,强调空间的流动性,使不同空间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这一点上,柯布与密斯是有本质区别的。 3)光色体系 在宗教建筑中,光与色的相互作用,是把握神圣空间宗教情感的关键性媒介形体。(如柯布的朗乡教堂、圣皮埃尔教堂、安腾的光之教堂) 在拉图莱特修道院中,柯布采用一系列的光色发生装置来使他所理解的神圣空间存在可感知的形式。 远离喧嚣,宁静的宗教氛围 丰富的光影变化,宗教神秘空间的体现 5、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 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是柯布早期“可生长美术馆”概念的实现,平面以一个黄金比例矩形为基础,螺旋向外扩展;另外它提供了可扩建的可能性。 针对建筑如何因应工业化的挑战,柯布试图依据不同建筑类型的机能需求建立相应的原型(prototype),回应无可抗拒的工业化生产趋势。 柯布以7公尺的平面单位模矩与符合人体黄金比例(Modulor)举手高度的2.26公尺作为高度单位模矩,建立了这座标准化的现代美术馆空间组织原型。 模矩化与展览空间形式的标准化造就了美术馆增建时得以无限成长的可能性。 (美术馆的流线组织) 流线上,让参观者首先进入到美术馆的中心,再由一条螺旋向外的动线组织参观者到达展示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原型的空间组织有七项设计要素: 一、视觉通透的地面层; 二、中央内庭; 三、主要入口位于建筑物的中央内庭; 四、以坡道的方式引导参观者由中央内庭进入二楼展览空间; 五、长廊状的展览空间可以无限地由中央内庭向外以螺旋配置增建; 六、隐性卍字平面秩序与立面四向开口; 七、展览空间以自由平面的方式进行展览品设置与无动线规划。 (美术馆平面、剖面图) 在柯布完成设计后,在后续的工作中,则是由其弟子前川国男、坂倉準三、吉阪隆正完成。 屋顶上的三角锥天窗及周边四条长条形天窗,使室内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 虽然柯布早已离我们远去, 而他的追随者们,沿着他的理论, 各自闪耀着光芒 他的思想,他的理论, 在一代代的建筑人中不断传承… 参考文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走向新建筑》 《模度》 《勒·柯布西耶全集》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为作者自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gk/2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踏入星夜勒柯布西耶的星空教堂
- 下一篇文章: 关于瑞士葡萄酒,你不了解的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