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皮埃尔教堂历时46年终于完工了,更多人把它称为星空教堂,看到了挺感动的,用了散点干涉效应,把光的变化交给了自然。柯布西耶晚年还是战胜了自己,从人的角度升华了。

星空教堂

星空教堂和朗香教堂很不一样,郎香教堂看着像个堡垒,几乎没有窗户,墙壁那么厚,那是上帝的家,给人庇护的安全感。但那又是虚假的安全感,刚刚经历过二战的人类都明白,再厚的墙壁也无法阻止炮弹,更不用说冷战中一直悬在人们头顶的核阴影。星空教堂虽然从影像上看帅呆了,实际上自然光的变化是慢的。现代的人类早就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属于狂欢的夜店和的码农,人类不再需要太阳和宗教。其实我花几块钱买个LED小射灯就能在我家制造一样的效果,但光影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对自然的虔诚,星空教堂把神从自然中请了回来,人在这里重新认识光和上帝,重新找回自然的节奏,这是现代人类需要宗教的地方。

特别像德国防空炮塔的郎香教堂

二战德国防空炮塔,就问你像不像!

作为一个柯布西耶的死忠铁粉我十分想搞一个他那个14平米的“别墅”住进去,最好打开窗户能看见山,香山就行,马特洪最好。人的尺度决定床,决定桌子,决定沙发;床的尺度决定卧室;沙发的尺度决定客厅;桌子的尺度决定书房;房间的尺度决定户型;户型决定建筑……这是工程师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但如果这样推演下去呢?建筑的尺度能决定城市吗?城市的尺度能决定国家的疆域吗?国家的疆域能决定星球的大小吗?地球的直径能决定太阳吗?太阳能决定宇宙吗?人终究还是渺小的,人的认知终究还是有边界的。星空教堂是柯布西耶的边界,大师不是神,但是他们能和神沟通,能把“神”请到房间里来。最优秀的人类一直在这个方向努力,从这个角度讲星空教堂是西斯廷教堂穹顶画的传承。

创世纪,局部

人的物理尺寸有边界,但人的欲望是没有边界的,人类的野心更是无限膨胀。一个人14平米够了,两个人28平米够吗?3口之家呢?四世同堂呢?一村人的大家族呢?国家呢?……人聚集起来,需求和欲望变成几何级数增长,于是人类造出了四合院、城堡、故宫、凡尔赛……有一次和一土豪闲聊,我说我喜欢爬山,土豪说他家有山并邀请我去爬……我心说我想爬慕士塔格,想爬珠峰,你家有没?土豪固然自大,但这是人欲望的尺度,和我想要一个看得见马特洪的窗户没有本质区别。人总想占有一切,去住一晚香山饭店就可以在夜晚独享香山;苏州土豪想把天下美景放在花园里就有了狮子林和拙政园;乾隆想在帝都欣赏江南美景就有了圆明园;普通人住一晚安缦酒店就拥有了夜里的颐和园,但那本就是太后的独享,这是人心的尺寸,无穷无尽。可能每个人都是《Therewillbeblood》里的石油大亨,想赚足够多的钱给自己修一个城堡,然后把所有人都赶出去,做一个“入世”的“隐士”。

Therewillbeblood向安藤忠雄致敬!

最近工作需要在搞服装零售,网络直播带货什么的,发自内心的反感,还是不喜欢人类,即不擅长也没兴趣去控制其他人类。商业社会的逻辑是如果谁能量化欲望和创造欲望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顾客就是上帝”是商业社会的宗教口号,是人类对欲望的拔高和对精神的贬低。羡慕柯布西耶朴素的工具逻辑,吃饭桌就是吃饭,睡觉床就是睡觉,我只需要一双攀岩鞋,只在岩壁上穿它,而现代逻辑是我需要无数“最时尚”的“滑板鞋”,因为广告告诉我这玩意什么时候都可以穿,穿上就是最帅的,美丽的姑娘们就都爱我,你说这几百块钱花的值不值!甚至感情也能量化,PUA就是一种欲望量化的结果,过程程序化,结果量化。人类在把别的人类当成机器操作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变成了机器,这是信息时代的《Moderntimes》。

旧的摩登时代是工人变成资本的奴隶,新摩登时代人类变成欲望的奴隶

祝愿大家像柯布西耶一样理智,远离我这样的无良商家和消费主义,早日超脱欲望,找到自己藏在光影之间的神!

疯狂的伊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gk/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