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快乐
每个人都体会过快乐,但快乐之间也有区别。举例:A正在浏览短视频平台。看完一条后,他立刻上滑。忽然,遇到了认为有趣的短视频(土味?),他笑了,咧开嘴,笑出了声。不浪费一点时间,他再次上滑了。再举例:B在读一本书。忽然,某个情节触动了他,引起了他基础性的思考。他也许反思了环境,反思了主体,或者世俗一些,他审视了当今的政治与经济。又或者,更进一步,他在思考中得到了某条普适性理论。合上书本后,他感受到了快乐(或在此处具体化,成就)。以上语境下,B一定是真正快乐的,他得到了精神的满足。然而倘若我问你,A真的快乐吗,也许你犹豫了。因为“开心”“愉悦”这样的词汇可能更加合适他的精神状态。“快乐”指的是称心如意的心情,是人类的精神满足。所以实际上,在此处A或者B或多或少都是快乐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下意识假定B这样的体验更加堪称快乐呢?快乐的成本(时间外)决定了快乐与快乐并不相同。继续以A和B为例。A的快乐成本较低,不过是几兆的流量。他的脑神经做着极为简单的运动,精神世界是被动触及的,理性在此过程中不存在,笑声仅仅是反射的结果。显然,A的快乐是廉价的,这也决定了这是一种缺乏延续的,不具备历史性的快乐。接着,这样的事实促使他保持着上滑的动作,机械地追求频繁刺激(创造伪延续)。或许,(给以希望吧)A在将来的某一天回忆了起来,觉得自己当时的行为有些可笑。B的快乐成本就有些不同了。他在阅读时不可避免地在思考,以古老而奇妙的方式作为读者与作者的精神相会。他想象着自己身处异境(也许是小说?),他伸出幼稚的手将描述拽进生活(也许是哲学作品?)。此时,他的思绪是主动的,因此不可避免地,这会带来精神的疲劳(即成本的具象)。当然,不仅限于读书,欣赏一部好电影,创作一件艺术,或是纯粹的理性探求,都是如此。他收获,他得到精神上纯粹的满足,他在创造。同时“快乐”一词常用于书面,潜意识里也就被认为是更严肃的情感,公众将其直接指向高层次的快乐也就可以理解了。快乐是必要的,其基础意义即体现在此。若一个人不快乐了太久,他的精神将被幽闭,心理疾病也由此生成了。快乐是重要的,即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当一个人衣食丰足,身体健康,快乐将丰富他的生活,存在的人也将成为幸福的人。廉价的快乐至多是维持精神健康的道具(基础意义),无法奢求太多。而昂贵的快乐才真正是升华自身的途径(深层意义)。那么,追求一些昂贵的快乐吧。充宇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ly/4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东省优势产能转移深度融入共建ldqu
- 下一篇文章: 读书与思考经典书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