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碎碎念及读书笔记节选
今天有点疲惫。 早晨白衬衫小西装黑管裤有跟皮鞋,准备参加职工大会。 先到办公室等学生交清考作品,八点多,学生未等到,接到老妈手机打来的赶紧过来,老太太晕倒了。 一个陌生男子着急忙慌地对着电话喊。 冲出办公楼朝家里跑,一口气跑到快递站,没见到老妈身影。忽然回过神来,没问老妈在哪里。就知道早晨老妈说要取快递,就想当然地往快递站跑了。 电话再次接通,来到老妈针灸的诊所。 老太太已经缓了过来,好心人喂了丹参滴丸。 一番周折,医院里一通检查,医生问诊时才知道老妈擅自将治疗冠心病的药给停了,用道听途说的各种神药来替代药物。 其他毛病,基本也进行了确诊,以后慢慢治疗。 …… 下午继续开会,肩膀带着胸椎痛,有些坐不住。 完会,按摩,缓解。 一天结束。 不想继续打字了,把读书笔记截取一段,当复习了。 《剑桥艺术史---古希腊罗马艺术》 战争就像自然界的天火、地震、泥石流……会覆灭一个世界,新世界也会在旧有的世界上生长起来。相传的海伦、特洛伊战争,其实是人类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另一个文明迈锡尼,至于它怎么就消失了,不得而知。希腊和罗马文明就是在这个神秘文明的灰烬上建立起来的。 迈锡尼衰落后,希腊并没有开始一个辉煌的文明,直到公元前8世纪中叶,也就是荷马史诗形成时代,人口增长,希腊居民向外迁徙,各城邦贸易活动广泛,与埃及和近东发生了人员和文化的接触,埃及与近东古代文字和辉煌的文明同其丰富、娴熟的艺术让希腊人赞叹不已又感到自卑,同样在希腊文明之后的罗马文明也如此,当罗马征服了希腊各邦,希腊的文明与艺术也让罗马赞叹不已并模仿。 希腊的雕塑、陶罐画、绘画、建筑至今看来都让人叹为观止,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品”意识都让人心生感慨:为什么他们能把无尽的创造力运用于艺术上,为什么能创造出那种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他们不像万里长城、不像兵马俑、不像大运河……那里有任由创作的艺术环境,这个环境又是怎么创造的呢?罗马时代,都不如希腊时代,罗马时代有“看钱而做”的粗糙的艺术品,而希腊的艺术家却将艺术进行了纯粹化的处理?我想这背后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将希腊文明切割成两块,希波战争是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各城邦联合起来反抗波斯人,击退波斯人后的五十年,雅典在文学、艺术和政治到了黄金时代。当没有了外部的威胁,希腊城邦内又开始了战争,这就是雅典帝国和斯巴达的伯罗奔尼亚战争。从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亚战争,这段时间被称为“古典”classical,这个词包含两层含义,它通常指优秀,比如一个东西是好中之好,那它就是classical,同时又指历史时期,希腊、罗马放在一起统称为“古典文化”。 希腊的立雕像、神庙建筑及装饰、绘画和陶绘,是人类文明史上让人震撼的艺术作品。看似普通的人体雕像,在没有读到此书之前,我都不知它有如此深奥的美学内涵;陶绘的黑像法和赤像法;建筑当中的立柱、三角墙、排档板;绘画技法中的远近缩小……美,原来是需要懂、需要了解才能感受到的,一旦感受到,就再也不会视而不见,就会心存敬畏,甚至顶礼膜拜。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强大的雅典战败了,强劲的斯巴达被削弱了,后来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将希腊城邦永久团结起来或者征服下去的力量,城邦变得有名无实的独立体。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这一时期,有野心的腓力二世,曾邀请亚里士多德来宫中做他儿子的教师,但他后来被谋杀;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征服了大面积的土地,但他不幸英年早逝。直到公元31年,整个希腊世界都兼并到了罗马帝国中。 罗马是一个能包容各种文明的帝国,每征服一个地方,就将其舒适的生活带去,热衷建立澡堂(浴室),同时还允许各地保留自己的文明。它对希腊的艺术模仿、复制,吸收并进行创造。他们对希腊文明应该是顶礼膜拜的,但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创作。 现在,我想知道罗马帝国又是如何消亡的?接下来的文化走向又是如何呢?得读下一本书了。 《剑桥艺术史——中世纪艺术》 原来一直说罗马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到底罗马建筑风格和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什么样的?头脑里只是有抽象的概念,而无形象的认知。直到读完《剑桥艺术史的中世纪艺术》篇章,总算知道了。 中世纪艺术篇章换了人写,所以和前一篇章还真有点不同,不像希腊罗马部分那样图文有详尽的匹配,觉得写得有些潦草,不如上一篇认真,按理来说,中世纪比希腊罗马时期的文献更为丰富、存世的艺术作品也更多,应该比上一篇更为翔实,但在这个篇幅里,感觉作者没有像上一篇作者逻辑严谨、思路缜密。但无论怎样,这一篇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罗马和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区别。 罗马建筑是有厚重的石工、圆拱、拱形屋顶以及符合逻辑的内部结构,有浮雕,内部墙壁是壁画。著名的建筑有:图卢兹的圣塞尔南教堂、瑞士圣加尔教堂、康克斯的圣福瓦教堂、圣皮埃尔修道院、达勒姆大教堂、比赛大教堂、伦敦塔圣约翰礼拜堂。 哥特式建筑最显著的特征是高耸的尖顶,三个门、窗花格、彩色玻璃。最为熟知的建筑就是巴黎圣母院,此外还有沙特尔圣母大教堂、拉昂大教堂、坎特伯雷大教堂等。 读完,也只是粗略地对罗马建筑和哥特式建筑有了点形象的认知,但要想再细化、增强审美,还需再读一读,或者有机会去瞧一瞧真容,再读一读那段历史,能够更好地体悟这种艺术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ly/7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艺术头条专稿ldquo阿多尼斯
- 下一篇文章: 健民短语巴黎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