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篇之法国四
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28/5882576.html 波旁王朝与法国大革命(--) 法国国王因百年战争完成中央集权,战争就是瓦卢瓦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来源,百年战争之后法国国王为了中央集权的合法性,于是点燃了意大利战争、西班牙战争和胡格诺战争。好战必亡,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国此时已经出现了灭国的危机。公元年8月2日,亨利三世因为宗教战争被刺,其死前将王位传给亨利四世。至此,瓦卢瓦王朝终结,波旁王朝开启。 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都属于卡佩家族支系,即使是最牛的哈布斯堡家族,在生娃这方面还是远不及卡佩家族。 看上去,亨利四世是亨利三世的儿子,事实上亨利四世是亨利三世的堂叔。中国有句话叫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亨利四世是九杆子都打不到的亲戚。 当时的法国,新教蒸蒸日上,天主教则要蓄势报复,亨利三世看上去好像还有更好的选择,但为了法兰西的统一,他只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政敌。亨利四世原为新教克尔文宗胡格诺派(结盟宗)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他最终改信天主教。 血色婚礼。公元年8月23日,在法国巴黎爆发了圣巴多罗买大屠杀。法国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安排波旁家族的亨利四世(法国新教结盟宗的领袖之一)和她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由于很多新教徒到巴黎祝贺,使凯瑟琳·德·美第奇起了杀心,由此导致巴黎周围万余新教徒被戕害,从而引爆法国国内的第四次宗教战争。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极度仇视新教,可能是源于他的宗教热情,也可能是觊觎法国国王之位。在法国爆发宗教战争之后,腓力二世组织了法国的天主教联盟,该联盟由吉斯家族领导,致力于消灭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西班牙直接给钱和派兵支援(当时西班牙的步兵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元年,西班牙的军队开进了巴黎。 公元年,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过世,法国天主教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公元年4月13日,亨利四世签署颁布《南特诏令》,给予法国新教(结盟宗)信仰自由与武装特权,这是法国第一次承认新教徒的信仰自由。亨利四世采用的和解、宽容的方式,将新教与天主教的仇恨逐渐化解,也为国家带来了和平与安定,正式终结了法国的宗教战争。 此时的法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战争破坏,已经是国库空虚、负债累累、经济凋敝不堪,贵族与邦国乘机做大,私征捐税,扩建城堡和组建军队,形成自治集团,法国陷入了无政府的状态。失业的军人横行乡间,抢劫、刺杀、强奸等暴力事件此起彼伏。 亨利四世的政治宣言:法国家庭的锅里都要有一只鸡。他以魁北克为中心,积极扩大美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创立了法属殖民地──新法兰西(加拿大),奠定了法国海外殖民的基础,从而日后成为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分析现代国际关系时,尤其是普法战争之后的英法关系时,通常会把英法高度协同的外交关系称之为英法国。 对于此时的法国邦国、贵族做大,亨利四世更多的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以发钱补偿劝这些邦国、贵族放弃独立、半独立状态,放弃收税和组建军队。到亨利四世晚年,法兰西不仅还清了欠债,国库还有盈余,所以有人把亨利四世称之为大帝。 法国出现宗教战争,英国支持新教,西班牙支持天主教,只是各为其主。此时德意志出现天主教与新教的战争,而亨利四世决定支持德意志新教,由于此前亨利四世的新教徒身份,使法国人开始怀疑国王的动机。公元年5月13日,亨利四世在巴黎遇刺身亡,其子路易十三即位。 亨利四世身上有很多缺点,但最大的优点就是宽容,他可以宽恕那些曾经的敌人,那些曾经屠杀新教徒的人,而这些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以至于,亨利四世被刺后,法国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仍然选择了和平相处,而不是德意志那样的刀兵相见。 路易十三即位时只有九岁,他主要依靠他的母亲玛丽·德·美第奇统治法国。公元年,在太后的授意下,路易十三与西班牙公主安妮结婚。路易十三的妹妹伊丽莎白嫁给了安妮的哥哥腓力四世。 路易十三对太后积怨已久,亲政后开始改变法国国策,二人矛盾开始不断升级。公元年,路易十三派人暗杀了孔奇诺·孔奇尼(太后的亲信),太后出逃,此后法国形成了以路易十三为核心的王党和后党。伴随着路易十三的亲政,黎塞留(在欧洲与俾斯麦、梅特涅齐名的政治家。)逐步得到路易十三的赏识,后来被任命为枢机主教。 黎塞留是法国最为著名的政治家,没有之一。黎塞留是法国瓦图地区的次等贵族,早年在军事学校和加尔维学院学习,亨利四世时被提名为吕松主教。年借三级会议的召开参与政治,后升任国务秘书。年,被教廷擢升为枢机主教。年被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任命为首相。他在法国政务决策中具有绝对影响力,他代表王党战胜后党,致力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年至年派兵击败胡格诺教派,取消巴黎高等法院的谏诤权,年击败吉斯家族和蒙莫朗西家族这两个长期威胁中央统治的贵族,年击败王位首席继承人国王亲弟奥尔良公爵,处死、流放大批反叛的贵族,在法国完成中央集权。为抗衡哈布斯堡王朝,他通过灵活外交政策联合奥斯曼土耳其、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德意志诸邦对抗神圣罗马帝国,并在年的三十年战争战胜神圣罗马帝国,使法国成为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黎塞留任内大力发展海军,筹建了法国海军部,被誉为法国海军之父。黎塞留是法国专制制度的奠基人,黎塞留奉行国家利益至上(政治伦理学的最高准则)的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实用唯利主义外交的开创者,在西方被誉为现代外交学之父,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现代国际秩序的奠基人。年,黎塞留去世,享年57岁。 公元年,三十年战争爆发。奥地利开始迫害新教徒,导致新教徒将奥地利的特使扔到了窗户外,战争正式开始,西班牙与奥地利联合镇压了反抗,德意志北部的新教诸侯和荷兰、丹麦等国加入战争。 法国支持丹麦、瑞典进攻神圣罗马帝国,打击奥地利的势力。丹麦、瑞典遇挫失败时,法国宣布出兵,此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无力再战。公元年10月,法国与神圣罗马签署了《奥斯纳布吕克条约》与《明斯特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此条约是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础),三十年战争完全结束。条约具体内容是欧洲最富庶的荷兰七省独立(神罗被严重削弱),阿尔萨斯(德语区)归法国所有,为此后的普法战争创造了政治条件。 三十年战争是法国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较量,最后以法国胜利结束,使法国成为欧洲霸主。公元年5月14日,路易十三病驾崩,4岁的路易十四继承王位。 法国国王因百年战争完成中央集权,战争就是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来源,百年战争之后法国国王们为了中央集权的合法性,于是点燃了对外战争的烽烟。好战必亡,波旁王朝开启了比瓦卢瓦、卡佩王朝更为疯狂的时代。 路易十四继在位长达72年天,是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君主。路易十四得到了黎塞留推荐的马扎然的辅佐,在路易十四亲政期间(公元-年),法国发动了:法荷战争、大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遗产战争和重盟战争。 遗产战争(公元年至年)。此前的三十年战争,法国留了一个尾巴,那就是荷兰与比利时,此前荷兰和比利时就是法国的领地,是最主要的财税来源(时至今日,荷兰和比利时都是欧洲最富庶的国家),后来法兰西失去,故法国一直想夺回这块有价值的土地。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于公元年驾崩,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作为前者的女婿,声称有权分得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的土地。随后法军便开始发动进攻比利时,并占领了西属尼德兰和弗朗什-孔泰地区。荷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联合西班牙、英格兰、瑞典组成反法同盟,随后双方开始和谈,在公元年5月2日签订《第一次亚琛和约》(也称《艾克斯·拉·沙佩勒条约》)。法国满足了反法同盟的大部分要求:归还弗朗什-孔泰,包括贝桑松帝国自由城,并从西属尼德兰撤军,不过法国占领了西属尼德兰部分地区。 法荷战争(公元年-年)。法国与荷兰长期是盟友,而在遗产战争中荷兰组织反法同盟,这让路易十四非常不满。此时的世界帝国是荷兰,中国的台湾此前也被荷兰人占领。英国资产阶级也想干荷兰,自己独霸世界,于是对荷兰展开了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战败。此时法国解构荷兰的反法同盟,并与英国约定双方平分荷兰土地,于是法荷战争爆发(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法国派18万大军进入荷兰,荷兰把这一年称为灾难年,荷兰人以水代兵掘开了拦海大堤。荷兰海军上将鲁伊特以少胜多,多次打败英国海军,使英国军队无法登陆。此时的荷兰新执政威廉三世(后来的英国国王),带领新组建的荷兰军队将法军赶出了荷兰。法国此时已经完成了君主集权,财大气粗,对荷兰展开经济战,并在大西洋、地中海击败荷兰舰队,面对荷兰新组建的反法同盟,法国仍然表现的游刃有余,在谈判前获得了对法国有利的战争局势,最后战争结束于公元年的《奈梅亨条约》的签订,法荷战争标志着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崛起。 事实上此后的法德战争都是在围绕法荷战争在打,法国企图把国境推到莱茵河一线,并在那里重建当年罗马的堡垒群。一战后,法国提出在莱茵河与法国之间打造一个新的国家,被英国否决。 重盟战争(公元年至年)。法国的目标不是荷兰、比利时,而是整个莱茵河南岸,所以此后法国继续蚕食比利时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土地。西班牙忍无可忍,联合神圣罗马帝国对法国宣战,重盟战争最终以《累根斯堡停战协定》结束,法国租借占领地达到20年。 大同盟战争(公元年至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正在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路易十四决定借此时机入侵神圣罗马帝国。路易十四在公元年8月,趁着哈布斯堡王朝刚在东面战胜土耳其,西面兵力薄弱之机,开始执行进侵哈布斯堡王朝的速战计划,大同盟战争正式开启。法军进展迅速,神圣罗马帝国只能分兵牵制奥斯曼帝国,西线对付法国。欧洲各国对路易十四的举动感到大为震惊,害怕下一个目标会是自己,于是公元年5月12日,欧洲诸国缔结《维也纳条约》,史称反法大同盟。法国原计划速战速决,结果多国参战导致战争长达9年。好在法国人打的还不错,英国史学界认为,公元年英国参与反法同盟的行动,开启了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公元-年)。路易十四不仅战争是高手,外交方面也是高手,他各个击破,与各国签署《里斯维克和约》,终结了大同盟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公元年-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兰西王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帝国王位,从而引发的一场欧洲战争。这场战争形成了两派阵营,法国与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及数个德意志诸侯、萨伏伊、葡萄牙组成同盟;神圣罗马帝国与英国、荷兰、勃兰登堡、汉诺威以及数个德意志诸侯国及大部分意大利城邦组成反法同盟。 公元年5月反法同盟对法国宣战,两方部队正式开战。公元年至年,双方在意大利、西班牙和附近海面上不断发生战事。公元年夏,法军曾进逼莱茵河,但被约翰·丘吉尔所统率的英荷联军包抄,只得撤退。公元年年9月,法国与巴伐利亚盟军再攻莱茵河,成功突破防线,进逼奥地利。公元年10月23日,法国与西班牙舰队在维哥湾海战里被英荷联合舰队歼灭,这使得高度依赖航海贸易的萨伏伊、葡萄牙两国倒戈加入反法同盟,从此战局往对法国不利的方向发展。公元年,英国海军攻占了西班牙南面的直布罗陀,一直占据至今。公元年8月13日,奥英盟军在萨伏伊的欧根亲王与约翰·丘吉尔统率下,集中兵力,在豪什塔特附近攻破法巴联军(布伦海姆战役),巴伐利亚的防线崩溃,巴伐利亚退出战争。公元年9月17日,萨伏伊的欧根亲王再度统领的奥军于意大利的都灵近郊大败法军,法军只得退回本国。公元年,法军在南尼德兰的拉米利地区又被反法同盟所败,弗兰德地区被反法同盟夺取。 眼看法国要败,法军于公元年4月25日在西班牙的阿尔曼萨击败加尔韦伯爵的部队,并乘胜进占西班牙王国的大部分地区,腓力五世在西班牙的地位得到巩固。公元年7月,法军于土伦大败欧根亲王。公元年7月,由约翰·丘吉尔与欧根亲王指挥的联军于奥德纳尔德战役再度击溃法军,使战事开始僵持。公元年7月11日双方部队在荷兰的马尔普拉凯之战近郊决战,维拉尔元帅领导的法军战败撤退,但反法同盟亦受到重创。此时,反法盟军有着16万人的优势,法军只有7.5万人,但却不再主动进攻法国,双方进入战争相持阶段。 此时的俄国在大北方战争(公元年-年)中获胜,为防止俄国从此称霸欧洲,英国出于欧洲均势考虑必须赶快结束对法战争,以抽身制衡俄国。由于英国态度的转变,反法同盟各国都与法国停战。公元年,德意志联军在德南战役失利,维拉尔元帅再度领军,击溃欧根亲王的部队。公元年4月11日,法国与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伊和葡萄牙,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公元年,法国与奥地利签订《拉什塔特和约》。西班牙于公元年7月与英国签订《英西条约》及《西班牙-萨伏伊条约》,公元年6月,与荷兰签订《西荷条约》,公元年2月与葡萄牙签订《西葡条约》,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至此正式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大英帝国成为唯一赢家,英国人打击了法国与西班牙,削弱了神圣罗马、荷兰,此时的英国在海洋与贸易上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从而走上海上殖民帝国之路。 路易十四任内推行《枫丹白露敕令》,迫害法国新教徒,致使法国新教徒移居德意志等新教国家,促成了德意志手工业的崛起。公元年路易十四派遣了一支科学团经海路前往中国,这支科学团公元年抵达北京,受到康熙帝的接见。 公元年9月1日上午8点15分,路易十四崩逝,其曾孙路易十五即位。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他把强大的法国透支到体弱多病,假如法国韬晦待时,今天的日不落帝国就是法国。 路易十四对路易十五(曾孙)的遗言:我的孩子,你将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国王,不要像我一样沉迷于建筑和战争。你要与你的邻居和平相处,给上帝你应该给的,要擅纳良言,努力让人民免遭痛苦,这是我没能做到的。然而路易十五时期,继续前朝迫害新教徒的政策 路易十五是典型的纨绔子弟,作为一个国王,他并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对于国民,他的统治涣散无力。路易十五贪酒好色,路易十五有名有姓的情人也为数众多,分流的一塌糊涂,即使如此路易十五还有圈养年轻女孩的鹿苑,路易十五糜烂的私生活导致法国王室的声誉急转直下。 莫尔维茨会战后,普鲁士与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和西班牙结盟进攻奥地利,腓特烈大帝占领奥地利西里西亚。法国路易十五在情妇的斡旋下,由支持普鲁士转变为支持奥地利。公元年2月10日,交战双方于在法国巴黎签订《巴黎和约》,标志着七年战争的结束。条约规定,法国将整个法属加拿大(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除外)、法属路易斯安那中密西西比河以东部分割给英国,并从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西班牙割佛罗里达给英国。法国的对外策略的失败和殖民事业的衰落,使法国王室的声望差到极点。可以说路易十五的一生应了一句话: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公元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病去世,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继位。 欧洲历史上被处死的国王一共有三位:查理一世(公元年在英国内战后被处死)、路易十六(公元年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尼古拉二世(公元年被苏俄政府枪决),他们都是在由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时被处决的。 此时的法国,外交政策全面转向,由历史上的反奥地利变为联合奥地利。此时的奥地利已经日落西山,虽然庞大的外架还在,但在此后的欧洲政局中将会越发的颓废。路易十六娶了奥地利的小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这也是败家的好手,小公主很多事情已经无从考证(可能是恶意栽赃陷害),但她的确继承了奥地利与法兰西王室奢华的生活,并在法国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花费巨资装修自己的宫殿。 路易十六在其统治期间根据启蒙运动理念对法国进行改革,包括废除农奴制和土地税,对非天主教徒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但法国贵族反对改革,并成功阻止这些措施的推行。 此时的法国在全球殖民事业中大幅落后,路易十六最为憎恨的就是英格兰,此时英格兰爆发了北美独立战争(公元年—年),路易十六予以大力支持。公元年10月19日约克镇围城战役结束,法军受伤人死亡60人,美军死亡28人、受伤人。英军战死人,受伤人。公元年9月3日,英美在巴黎签订《巴黎和约》,美国独立。战后美国人表示无力偿债,于是法国财政危机爆发。公元年,路易十六欠下10亿里弗的国债,公元年国债飙升至25亿里弗,很快又飙升至40亿里弗,法国无力偿债国债本息。路易十六推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放弃政府对粮食市场的管制,导致法国食品价格飙升,加之法国粮食歉收,食物短缺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公元年法国财政总监卡洛纳建议,召开显贵会议向特权等级征税,遭贵族抵制失败。公元年5月召开中止年之久的三级会议(百年战争给法王赋予过多的权利,此时的法国税已经非常重了),因路易十六顽固维护教士、贵族的封建特权,与第三等级形成严重对立。公元年7月11日,路易十六解除受第三等级拥护的改革派财政总监内克职务,并暗中调集军队企图驱散制宪议会,公元年7月14日终于激发巴黎人民起义。 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所说的:“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必须生。路易十六因为没有及时出逃而被捕,公元年1月16日-17日被国民公会判处死刑,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大革命期间,路易十七与他的父母被关在丹普尔监狱。公元年1月28日路易十六被处死后,他的叔叔普罗旺斯伯爵(后来的路易十八)逃亡到科隆大主教的领地,在当地宣布年仅7岁的路易·夏尔(路易十七)为国王。公元年6月8日,10岁的路易十七病死,波旁王朝正式终结。 说回法国大革命,公元年,为打赢百年战争(公元年至年),法国三级议会赋予法国国王过多的权利,然而法王并不珍惜,不知好歹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了三级议会,他还想要更多的权利 但是在召开了三级议会后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于是以议会地板要装修为由打算解散议会,而三级议会(法国最高权力机关)转移到一个网球场开会,与会代表则在一起宣誓:不制定宪法,绝不散会。 公元年7月11日,路易十六解除受第三等级拥护的改革派财政总监内克职务,并暗中调集军队企图驱散制宪议会,公元年7月14日终于激发巴黎人民起义。公元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此时的路易十六才知道退让,但一切都晚了,人民并不知道巴士底狱只关押了7个罪犯,人民只知道革命已经胜利。法国农村地区,农民开始进攻贵族的城堡,在抢劫后将地契烧毁。社会动乱导致大量的贵族、资本家出逃,社会出现大量的失业,失业导致社会不稳定,进一步推动革命的发展。 此时的法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教士又分为高级教士和低级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贵族通过法律垄断军事权力,平民子弟不能获得军衔,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晋升为贵族。第三等级是工人、农民、商人,其中就包括新兴的资产阶级,对目前社会地位最不满的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的革命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法律革命,二是城市革命,三是农村革命。 革命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6,但此时他们中间已经出现了活跃的政治派别和富可敌国的资本家,还有大量的中产经济(律师、医生、自由职业者),工厂的出现是工人阶级(以前都是分散的手工业者)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还有失业的工人和破产农民组成的无裤汉组织。 法国农民起义状况是:起义源于饥荒,大量的农民提出政治口号是组成兄弟会(农会),他们暴力抢劫较小的城镇,限制竞争,约定农产品价格,这种兄弟会的数量惊人, 说起人权宣言,宪法之友协会(SociétédesamisdelaConstitution),在公元年改名为雅各宾党(自由平等之友协会),是法国大革命发展期间在政治上最有名的和最有影响力的俱乐部。最初是由来自布列塔尼反保皇党代表创立,名叫布列塔尼俱乐部,俱乐部逐渐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共和运动,有五十万会员。雅各宾党(或雅各宾俱乐部)是多元政治主张团体组合建构的,包括18世纪90年代早期的两个突出的议会派系:激进的山岳派和更温和的吉伦特派。 雅各宾党(或雅各宾俱乐部)中首先分裂出斐扬派,斐扬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后支持拿破仑复辟)、拉法耶特(后支持波旁王朝复辟)、巴伊(被莫须有处刑)、巴纳夫(坚持君主制被杀)、拉默特兄弟等。大革命初期一度当政,制定废除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进步政策,制定君主立宪制的宪法,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同时颁布压制群众的法令《勒霞白列法》。在法国大革命发展过程中,欧洲列强发动干涉大革命的普法战争,而君主立宪派坚持过去的主张,不愿开战,与主战的吉伦特派有诸多冲突。在随后的战争中,公元年6月13日吉伦特派内阁被免职,路易十六让斐扬派组阁。然而君主立宪派不够强硬的统治对内不能制服保王党,对外不能打败反法同盟军,导致威严尽丧。公元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革命推翻君主制度,斐扬派随之消亡。 路易十六将法国的军事行动情报出卖给反法同盟,意图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恢复法国的君主制。法国大革命处在失败的边缘,公元年8月10日,雅各宾党(或雅各宾俱乐部)的罗伯斯庇尔、马拉、丹敦带领激进分子攻占国王住宅杜伊勒里宫,拘禁国王、王后。第二次革命成功。 此时,反法同盟开始进攻法国,法国国民公会认为这些人将会团结法国国民公会的政治犯联合起来攻击国民公会,于是在公元年9月25日组织了对法国监狱囚犯的大屠杀,史称九月屠杀。 雅各宾党(或雅各宾俱乐部)的山岳派和吉伦特派都主张共和制,主张暴力革命,支持革命输出,但吉伦特派是激进的中产阶级、教条主义者和理论家,是不具有实践力的群体。吉伦特主张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大意就是政府不对商品价格进行干预,导致巴黎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引起中产阶级、工人阶级、无裤汉(无产阶级)的不满。吉伦特领导人雅克·皮埃尔·布里索提出保卫法兰西共和国,就要打外线,就要输出革命,后被拿破仑实现,即拿破仑战争。而山岳党(LaMontagne),又称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另一个激进政治派别,以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被杀)与乔治·雅克·丹东(被杀)为首。因为山岳党的成员都坐在议厅最左侧的高台上而得名山岳派,山岳派即左派,形容激进人士为左派也是由此开始。 至于科德利埃俱乐部(又译为:人权和公民权之友社)。主要发展的是小中产阶级,主张建立共和国,要求公民普选权,反对划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地方自治,拥护巴黎公社无神论纲领(打击教会),成立人民革命军,后与雅各宾俱乐部联合,推翻吉伦特派统治。主要领导人:马拉(被刺杀)、丹东(被杀)、埃贝尔(被杀)。 公元年2月,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萨丁尼亚、汉诺威、英国成立了反法同盟,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巴黎人民于公元年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雅各宾专政,一大批吉伦特派革命者被清洗。 公元年6月,在激进的无套裤汉帮助下,山岳派成功地驱逐了国民公会中大多数温和的吉伦德成员。山岳派发动政变后,由埃罗·西谢拉领导的山岳派很快就开始制定新宪法,并于8天后完工。公共安全委员会于6月10日向国民公会报告了《宪法》,并于6月24日通过了最后草案。 公元年7月13日,马拉被刺杀。罗兰夫人(公元4年3月17日-公元年11月8日),全名为玛莉-简·罗兰(Marie-JeanneRolanddelaPlatiere),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因罗伯斯庇尔对吉伦特派的大清洗而在公元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被控为保皇派的同情者。临刑前,罗兰夫人在断头台上向着革命广场上的自由雕像鞠躬并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广为传诵的名言:自由,天下几多罪恶,假汝之名! 乔治·雅克·丹东(公元9年10月6日-公元年4月5日),职业公益律师,是法国大革命初期的领导人和第一任公共安全委员会主席。在革命爆发时,丹东是推翻君主制和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主导力量,因为主张恐怖统治的拥护者(罗伯斯庇尔)指控他怜悯革命的敌人(反对屠杀吉伦特派),被送上断头台。丹东是创建法兰西共和国的公共安全与法律秩序的关键人物。公元年1月,丹东和罗伯斯庇尔一致赞成处死路易十六。处决实施后,丹东怒吼到:欧洲的国王们还敢挑战我们吗?我们用国王的头掷向他们!公元年4月6日,法国国民公会创建公共安全委员会,被授予无边界的行政权力,丹东是这个机构的创始人之一。 公元年7月28日,国民公会发布命令,宣布21名吉伦特派代表为国家的敌人和叛徒。山岳派上台后,一方面将武器从无秩序的人民手中拿走,另一方面将恐怖统治制度化,由于制造恐怖统治导致欧洲的恐慌和反感。 埃贝尔派是法兰西大革命时期与民粹主义新闻记者雅克·勒内·埃贝尔相关联的激进革命政治团体。他们在恐怖统治期间得到权力并在法兰西大革命期间扮演了显著的角色。埃贝尔派主张去除基督教(与罗伯斯庇尔相左),主张实施恐怖统治和极端措施,他们赞成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事务,以保证商品的充足供应。在意识形态方面,埃贝尔派暴力,反智和奉行民粹主义,主张无政府主义。公元年3月24日,埃贝尔因为反对罗伯斯庇尔而被送上断头台。 罗伯斯庇尔主张男性普选权及对食品实施价格管制,并于公元年成功的在法国殖民地废除奴隶制。受到18世纪启蒙时代知识分子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的影响,罗伯斯庇尔走左派资产阶级路线,反对去基督教化。他坚定地遵守和捍卫他的主张,在当时一度赢得了“不可腐蚀者”的绰号,也被人称为太监(奉行禁欲主义),穷人和被压迫者的辩护人、保皇党和腐败政客的敌人、法兰西共和国的守护者。 罗伯斯庇尔被政治盟友乔治·丹东(后被罗伯斯庇尔处死)提名为握有重权的公共安全委员会委员后,罗伯斯庇尔在公元年3月镇压了左翼的埃贝尔派,公元年4月5日走温和路线的乔治·丹东(极左)被罗伯斯庇尔下令处决。 公元年-公元年间,雅各宾派专政,巴黎设置断头台,三年内被斩首的反革命分子,达到7万人之多。而公元年7月27日热月政变发生,次日罗伯斯庇尔被逮捕处决。 圣茹斯特在热月政变中也被逮捕,第二天与罗伯斯庇尔及其政治盟友一起被处决。事实上,不仅丹东(极左)认为罗伯斯庇尔(比极左还左)疯了,丹东死后革命党人(热月党人)都认为罗伯斯庇尔已经疯了,于是几派敌对的基层骨干联合起来发动了热月政变。公元年7月27日,热月政变发生,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被拘捕并失去了权力,第二天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共22位领导人被集体处决,雅各宾俱乐部被关闭,结束了法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统治时期。罗伯斯庇尔的墓志铭:我,罗伯斯庇尔,长眠于此。过往的行人啊,不要为我哀伤,如果我活着,你们谁也活不了。 罗伯斯庇尔死后,开始追查与罗伯斯庇尔有关的人,接着是暴力镇压山岳派、埃贝尔派的基层组织,几乎清除了法国所有的政治左派民众,这段白色恐怖所杀的人并不比罗伯斯庇尔执政时期少。 新的雅各宾派被称为热月党人,热月党人在国民公会中获得了多数席位,公元年共和宪法通过,新宪法用督政府替代了国民公会。热月党人信奉共和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保守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公元年选举后,热月党人又在下院,即五百人院中获得了多数席位。然而理想并不能代替面包。 公元年4月1日,巴黎人民爆发芽月起义。被镇压。公元年5月20日,巴黎人民爆发牧月起义。被镇压。公元年10月5日,保王党发动叛乱,史称葡月政变,被拿破仑(军人崛起)镇压。 面对政局的持续动荡,热月党人于公元年解散国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开始独裁统治。拿破仑先后打赢了意大利战争、埃及战役,法国督政府已经对拿破仑(与罗伯斯庇尔关系密切)起了疑心。公元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以西哀士为首的右翼势力要求拿破仑出面主持大局。内外交困的拿破仑,于公元年10月,拿破仑秘密回到法国,公元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督政府的统治,建立执政府,任第一执政,实际是独裁。议会中的各种党派被全数解散,开始了拿破仑的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从一开始的屠杀敌人,到后面的屠杀政见不同的革命党人,再到后面的屠杀自己的战友、同志,再到后面人已经疯了,失去理智的革命党人看谁都像被专政的对象。但是毫无疑问,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一次社会实践,反观印度和非洲,还有贫穷落后的拉丁美洲,人类社会需要重塑,按照理想国的目标重塑。 《敬法国大革命》 雨茯苓(笔名)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人生富贵总由天,草民之穷由天谴。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劳。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不礼之人曰可杀!不智不信皆可杀!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山头代天树此碑,人之立死跪亦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 自此法国大革命结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shisr.com/speegk/8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纸上行游法国十本
- 下一篇文章: 今天起,中国旅客入境菲律宾可享受ldq